开学以来嗓子突然变得沙哑。 刚刚关于支教的面试里,加上吞吞吐吐的话,发出的声音自己也吃了一惊。 从困惑几个星期的沉闷问题里跳出来在下一时刻变得情绪高涨去参加面试,原以为它变得越来越木讷了,大概还是有一定的应激性。
东北的春天迟迟没有复苏。在冬日被冻住的兴致好像还没有缓和过来。 对清明假期的旅行计划犹豫不决,顾及太多杂念,也在从哈尔滨回来后本没必要地拷问过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而在没有想出说服自己的理由前,或是故意回避一些不想细究的原因前,仿佛劳财伤神比愉悦自身更具有说服力,可愉悦自身本身就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
一
在图书馆神游,好久没有动笔写一些东西,即便寒假看了六十多部电影,各种各样的感触也始终没能整理好乱七八糟的情绪和让思维陷入死循环的问题。 曾经仿佛因为动情再加上臆想对一种文体特别擅长,少女的心思总是胜在复杂。
初三和猩猩同桌的时候逼着他给我讲题,借一堆书。当我仿照着一篇文章的文体写出的一篇作文被王志强当满分作文念了以后,猩猩再也不借我那本作文杂志了。。。
那时半夜看闲书或是刷数学题,偶尔会抽时间写日记,提前写周末回家给当时那个男朋友的邮件。夜深了会打开窗户,风吹进来让太过专注而缺氧的大脑清醒。不管熬夜熬多晚,第二天也不会困,大概是对于那么纯洁的爱情约定太较真。 在姥姥家只够放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的小房间是我后来一直深信不疑的让心安放的地方,无论在哪里,再也没有蜷在角落里看书的安适了。
二
刚下过雨的某个翘掉早自习的夏日早晨,五中校门外没有了往日上学时的人头攒动,青色的天空让周围显得清凉空旷,走到体育馆旁边的那条路时发现同一个年级那个最胖的男生穿着灰色的衣服在骑自行车,身上的淤肉总能让人联想到滑稽,远处的天空 乌云镶着一圈亮边,感觉像是龙猫在去往一片灵隐天地似的。
在五中的最后那半个月,莫名其妙地经常翘掉早自习,老黄给我爸打电话,我爸只能很无奈地说“她太困了。” 我夜夜失眠,敏感的神经仿佛在夜晚异常兴奋。奇怪的是这种症状后来在四中有所缓解,大概原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三
今天清晨的时候做了一个关于爸爸的梦。不停地换乘车,中途没有太多语言交流,却有久违的亲昵。 他骑着自行车像姥爷在我还小时把我放在老式自行车前杠上那样载我,而自行车仿佛太高,足以俯瞰周围风景,像是《岁月神偷》小弟头上罩着金鱼缸看到的那种视角,朦胧又抽象。 后来因为和一个女人的冲突而惊醒,在他身边我总是有太多的勇气,多得仿佛能让人不再像平日里为避免冲突而吞掉自己的需求。
四
前些天看到一篇名为《女生宿舍奇妙故事》的文章。“就像丛林里妖娆的植物,开着美丽的花朵,吐着辛辣的毒汁”,不禁会倒吸一口冷气,呼出的时候也有些释怀。想着不久前的尝试,不免觉得幼稚。醍醐灌顶似的觉得安慰。有些错误并不在自己。总是有人讨厌你的努力,讨厌你身上比她少的肥肉,而这种病态的心理缺失要通过各种离谱的比较来弥补填满。 在一些人眼里你打电话是错误,生活中的种种是错误,你的存在就是错误。
可是,他们眼里的认知度又关我什么事。
我不怕误会,因为没必要解释。如果因为一些人的误会让别人对我产生了误会,就更不关我的事了。
没有办法被世界的一切温柔相待,黑暗沟壑纵横的心迷宫,无意去涉足,所以并不愿去寻找入口。
五
周四晚上看了《聚焦》,恰巧又在周六晚上看了《熔炉》,几乎相同的故事设置,韩国人果然更适合催泪 。《聚焦》在重点放在对新闻价值观的信仰上,看到后面甚至会觉得有点无聊。《熔炉》极其精彩地反映了人性的丑恶,而世界生来的不平等和弱者的无力在影片结束后像雾津浓密的雾一般压抑在心头挥之不去。 想起半年前看到《告白》,那天下午火车仿佛坏掉一样停在山沟里一动不动,闷热的车厢和走廊旁边座位上放着庸俗歌曲又不停朝这边窥探的一群大叔无一不让人极度焦躁又压抑。现在回想《告白》,就像TJH说的一样“不过是熊孩子的折腾”,最后森口悠子说出的话甚至让人有极大的快感。相比之下《熔炉》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无力,真实得在最后也不能从黑暗里得到一丝喘息。
我看到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在生活里挣扎,却自欺又欺人地表现出自我满足的样子,仿佛完成了一个郑重的尝试一个计划就能游刃有余地掌控生活似的。当然这种角度本身就有问题,自己还没能让生活变得足够顺眼,未免太主观。
按着笔头发呆,就像按着倒退键,脑海里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