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部分80后农村孩子一样,我通过读书的方式走出大山,在城市里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住在高楼套房里,养着一个农民后代的孩子,期望她也能在城市里立足,我们则开始为成家立业的后70年做进一步谋划着。面对这一切来之不易的生活,我开始回顾影响我前半生的琐碎事物,也许因为学了教育学的缘故,更多的反省自我,在农村教育环境中与现在处境的关联,希望能在女儿的教育上有所省示吧!
我的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据说在80年代的工资是每个月7元钱,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有一点收入。父母务农也非常勤劳的,尽管暴风骤雨也要出工。因此,家里不能说特别贫困,菜园的菜永远都是绿油油的,吃不完,谷仓也是满满的,每餐都有大米饭吃,虽然只有过节才有肉,但平时我和姐姐俩人从没有饿肚子,加上父母疼爱,我们是幸福的农村孩子!
也许是劳作过于辛苦,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出工回家后常常吵架,在农村的瓦房里吵架几乎全村都能听到,因而每次我们姐妹都会被邻居笑话:你们家瓦砖都快被掀翻了!我们也没在意,只是一笑而过了。如今,我们都已成家,吵架的影子竟然重现了,家里常常乱哄哄,我想这并不是偶然,因此,我常常控制自己,希望不要再影响我孩子的将来的家庭生活……
农村当时的物质生活匮乏,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了!村里的大人在聚众时却存在拿小孩子来玩笑(嘲弄)的陋习,作为当时孩群里较小的孩子,我常常被姐姐们亲友作为玩乐的对象。看似不轻易的玩乐,我的内心却埋下了自卑的性格种子,我总能记起邻居大妈的嘲笑,让我在儿时就不敢随便到她家里玩耍,儿时就学会有话不敢说……这是我成长中致命的弱点,让我凡事都在身上找不毛病,总觉得这不好,那不对,对上级领导,长者的指示只有绝对服从,而没有反思,缺乏创意思维和发表主见的能力……
大概7-8岁左右,我和姐姐就随父母下田插秧,假期作业就是种田收谷,早7点随日出出门,晚8点伴月亮返程,肩上挑着的不是秧苗就是稻谷,不是玉米就是柴火枯树,走的是崎岖的山坡路,因为父亲比较严厉,即使是累得崩溃也只会偷偷抹眼泪而不会哭出声。雨天还要防止滑倒,当然也不是没有过,据母亲陈述,在怀我临产的时候,出工回来的路上从陡坡上滑到坡底,幸而胎儿(我)没事!就这样假期干农活到18岁左右,肩上的担着从20斤慢慢增到100斤……除了吵架,父母当然还给了我们很好的勤劳肯干,坚持忍耐的坚韧精神影响,后来父母都搬到镇上了,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食粮,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因为父亲是乡村教师的缘故,我和姐姐一直随父亲走读,从未落下学校教育。我因为无人看管,又因为乡村落后,没有幼儿园学前班之类的,因而5岁就去和姐姐蹭座位,到学校里玩,父亲教学也忙,无暇顾及我,也许不是天资聪颖的好苗子,我却也什么也没学到,一直到7岁正式入学,才开始产生学识的记忆!小学在镇中心学校,期间相对稳定,不用走读,能住父亲的职工宿舍,低年级时,晚上的时间效仿高年级晚自修,在宿舍自习,养成了一个较好的自学习惯!没想到这个习惯影响了我几十年!经常有亲友说,你怎么做到的?一个农村孩子,读那么多书,现在还在城里当老师!其实我的逻辑思维较差,在文理考核里并不突出,只不过是我能通过自学的方式保证我在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阶段都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连贯性而已!当然,我也有很大的遗憾,我觉得学前阶段的启发教育我是空白的。通过观察对比,我发现现在和真正受3~23岁大学连贯教育的人,在思维方式和内涵表达,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初中12岁-高中18岁,父母为了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们送到50公里以外的县城求学,当时的乡村公路,一趟车的时长约3个小时,因而我们只有假期才回一次家。也就意味着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每年有8个月的时间不受父母管辖教育,而完全靠班主任管理和自我管理来完成青春期的成长的。庆幸的是,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行,成绩保持中上,勤俭节约都能做到,想必也是儿时的劳作和自学经历影响了青年阶段,能相对独立的完成学业!然而,这个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过于独立自主的生活难免走向自我,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决定坚信不疑,不能很好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却成为了过分独立性格的弊端……
我的前30年,种田,砍柴,挑担,隐忍,自卑,坚韧,自习,独立,孤傲,求知……每一步都付出实践与努力,塑造了现在的我!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农民,没有华丽的气质外表和满腹经纶的内涵,更没有出口成章的华丽词藻,但我坚持努力为当前工作加分!
现在我也已为人母,也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了,虽然坚信遗传占99%,教育占1%的心理学家提出的论述,但仍希望审视自己找出一些经验罢了,当然不是为了拿自己的经验来捆绑孩子,至少做到约束自己,优化环境,适时适度管理,帮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为了将来她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吧!我的孩子也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不做人中龙凤,但要坚强乐观,开朗而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