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4:30起床,再次准备早上要分享的读书内容。昨晚1点多才睡。我们在谈时间管理,到底在谈什么?
这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我简单做个昨日晚睡的回溯:老公因为要赶着做全国工作内容汇报,第二天就要飞了。我晚上回去的时候看到他这几天这么忙碌,就做了简单交流,发现我的思维导图可以部分呈现在他的PPT里,就会显得更高效、精炼。于是,我们打算共同完成。在晚上的几个小时里,我需要做这几点事:
1.洗澡,重点是洗头。因为第二天要跟客户谈项目,头发太油肯定不行。
2.帮老公制作思维导图。
3.我第二天读书分享。
4.工作规划和待办事项。
这里面有意思的是,我真实做的时候,是按重要程度去分配时间的。
1.洗澡,洗头,把头发吹干,擦润肤油。在整个过程中,大脑不停思考接下来的工作规划、眼下需要做的事情等。而这个时间耗费1个多小时。
2.快速把大脑想法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3.研究老公PPT的思路和呈现效果。此时,老公洗澡。
4.与老公共同商量确认思维导图怎么做。我原先以为是技术操作的时间花费,没想到透过沟通,我更清楚老公制作PPT的背景,呈现效果。
5.制作思维导图。此时已经零点多。
6.收拾书桌。读书分享内容虽然之前碎片化积累,但还没有形成具体明日分享内容。但考虑已经夜深,实在无力再思考。睡觉。只能早上赶早起来做。
重要程度的选择影响或者说决定自己的时间分配。在我上方所做的事情中,其实,我本人是要急事的,但我却把帮老公这件事看的更为重要,因为能帮助老公工作,是我特别开心的事,我可以对他的爱做出我的回应,让我们的感情变得更好。这件事对于我而言更为重要。所以,我把事情排序做了调整。
透过这样的思考,我想到,其实,很多时候时间管理,真正在谈的不是如何用工具、方法去规划时间,而是如何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再做出取舍。
找到重要的事,必然与我们看待事物的价值观有关联。就像常见的排序问题:家庭、工作、友情,你会如何排序。由此,判断你会如何划分时间。
以上,是我的发现,作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