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回 ,作为军火贸易中的巨头,俄罗斯对中国采取的是与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的策略。
与对其它国家敞开供养的态度相反,俄罗斯对中国的军火贸易常常持有保留态度。像战略运输机、先进航天发动机等一系列设备,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拒绝对中国出售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工程师们心灵手巧,常能根据有限的讯息与实物逆向推导出整个产品,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从本国自身的安全角度考虑,不希望在自己身边出现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中国。
例如我国的歼11是俄罗斯苏27的国产版本,以及在后面漫长拖沓引进苏35战斗机的过程中,我方先是提出购买少量24架,俄罗斯方不卖,说是至少要买48架,紧接着我方又是要求一辆飞机多配置几套相关发动机,俄罗斯方又是不悦。在这复杂的交涉过程中,苏霍伊的一位领导曾公开要求中国尊重该公司的“知识产权”。
在军工领域要求另一方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当然这样的一个现状并不能表示中国无法帮助到俄罗斯的军火贸易。恰恰相反,中国是北极熊军火贸易的大恩人,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北极熊们销售着他们的武器。
原因出在该死的”大国雄心“上。作为立志成为世界强国又处处与中国别瞄头的印度而言,中国有的东西印度怎么能没有?不仅要有还要比中国好才行!中国有了苏27,印度要更先进的苏30!中国有了xxx,印度怎能不xxx?俄罗斯这方面也是门清,有啥好东西往中国一意思意思,那些与中国较劲的国家怎能不激动?销路自然而然就打开了。
在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军事实力的提高,是越来越看不上俄罗斯的货了。俄罗斯想在高新技术上抑制中国也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还需要从中国进口相关军工设备。俄罗斯对我国的军贸出口呈现了一种新姿态,即趁现在手里的货对中国还有用,该卖不该卖的都卖了,捞最后一笔(这也和两国整体合作的大环境有关)。原先绝不出口的S400防空系统,现在对外出口了,原先久拖没有结果的苏35战机现在年底就要开始交付了,原先死活不卖给中国的战略运输机伊尔476在我国运20研制成功之后,现在主动向我国推销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与中国处处较劲的国家应该感谢中国,正是因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俄罗斯”高新设备”出口的口子,尖端的设备能卖给中国自然能卖给其它国家,赚二道的钱,顺带再抑制一下中国。你看,北极熊的算盘打的多响。
纵观北极熊的军贸历史,我国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渐渐走出了对俄罗斯军工深度依赖的危险局面。而一些其它国家还在忍受着北极熊的种种讹诈而无可奈何。
道理简单,要做到却不容易。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强不息。
由军工贸易联想到我人现实里的柴米油盐。人有种种梦想,或成为科学家,或成为文学工作者。而人要实现梦想,能依托的除了自己,还能靠什么呢?
像浊这样懈怠,两年才写出五万字,是万万不会有成就的。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0-23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