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浅显易懂,从头至尾其实就讲了四大原则,然后每个原则举了很多例子以及其对应的应用场景。
亲密性,重复,对齐,对比
互联网产品设计中最核心的原则就是重复,具体对应过来就是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具体反应在以下方面
1.跳转逻辑的一致性。不同层级页面之间的跳转逻辑如何,当前页面刷新还是新开标签页
2.页面风格的一致性。前一个页面还是大红大紫,后一个就已经像大海一样深沉了,当然这个在一些大型网站的各个不同类目有所区分也是可以理解,不过这种情况的话需要保持设计风格的一致,或者说通过增加一些固定的元素,控件等让用户感知到你还在这个网站。如网易
3.动作结果预期的一致性。用户每发生一次交互后,比如一次点击,一次hover,,如果给出的结果是跟用户的预期不一致的,那么这个动作的逻辑就是有问题的。web产品的动作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不像移动端有比较多的手势,左右滑动,上下拉动,点击, 双指拉动等等,比较复杂,所以相对来讲web产品的几个动作的结果用户都已经有了固定的预期,这种预期是可感知但是不可描述的,你问用户点击这个应该发生什么,用户没法回答,但是你真正的换一种结果,用户肯定是会觉得,哎,怎么这么怪呢?所以在用户预期这儿一定要尊重用户,不要随意创造。
亲密性这个原则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个人理解反映在功能设计以及内容的逻辑上面。
为什么这个TAB下面有这么几个功能,这几个功能的排序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些信息为什么要摆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具体反应就是
1.功能的描述要清晰,每个大功能对应的几个子功能一定是要非常明确的,而且是在大功能的范畴内的,拿高德地图跟百度地图做个例子。这两个APP都有导航跟路线查询两个功能,但是百度做的就比高德地图好,高德对应这两个功能为“出行”,“路线”,那其实对于用户就会产生困惑,我查路线就是为了出行啊,这两个区别在哪里呢?那这两个大功能下面的子功能,“路线“对应的是自家,公交,步行三种方式的路线查询,那查看”出行“,发现这里面也是分为”自驾出行“,”公交出行“两方面,这儿的功能跟前面的又有什么区别呢?百度就区分的很清楚,路线就是查询出行路线的,导航的话就是语音导航,正对同一目标提供的不同服务,逻辑足够清晰。
2.内容的逻辑要清晰,不同层级的内容摆放在一起就会让用户有错乱的感觉。拿门户网站举例,先看网易
看到导航栏的加粗黑色字体,以为这是一级频道,后面的是二级频道,再仔细一看,科技后面怎么加了个酒香?再仔细一看其他的,大部分的逻辑还是通顺的。
再看看搜狐的,这是什么鬼?到底你用给我什么?这么多频道乱成这样我到底改点哪个?为什么NBA飘红了,它的上一层级体育却没有加红?
再看腾讯,嗯,还算是比较简洁明了,虽然不知道时尚怎么跟育儿联系在了一起。
总的来讲,现在的门户网站的内容逻辑都比较混乱,相信这个问题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背后不去解决的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也猜不出,可能是这样真的反而用户喜欢点,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内部博弈等等。
总而言之,门户网站背后可能确实带来了很大的用户价值,但是它的体验绝对是不OK的。
3.功能的优先级要区分,知道产品的核心。
下图分别为微信,人人,美团,知乎日报四个APP的界面。最近有个问题很火,就是为什么微信的朋友圈活跃度这么高,却依旧被放倒了第二层级里面,而不是直接放到底部TAB中。在反观人人,用户进入APP后,第一眼展现的内容是最新的新鲜事,对应着微信的朋友圈,而聊天却放到了第二位。
其实就是因为两者的定位不同,微信的核心是它的即时通信功能,是因为它的即时通信功能带来了朋友圈的火爆,而不是朋友圈的火爆带来了它即时通信的高使用率,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这两者的先后顺序,而对于人人,他的核心是社交平台,状态浏览而不是即时通讯,所以他的首屏是信息流。
那对于美团以及知乎日报,前者满足用户的首要需求是让用户到性价比合适的商家,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去发现的,这个时候其实很多用户都是带着泛需求但是无指定目标的去寻找结果的,所以会提供较多的筛选项,如地点,评分,类型等各个维度让用户最终得到自己的想要的结果。第二个TAB商家的话是满足一些有了明确目标的用户方便快捷的找到结果,第三个TAB发现的话承载的就是激发需求的功能,使用这个功能的用户更多的是无聊的时候的探索,或者说需求模糊的情况下去使用的。
知乎日报更简单,首屏就只有内容流,只有一个button点击滑出侧栏,就是因为知乎日报专注于用户的读的功能,用户对于读这个需求很明确很简单,你给我想看的东西,我看就行。再稍微明确一些,你让我可以订阅一些我喜欢看的那就OK了。
欢迎各位联系~
新浪微博:闲言碎宇_pm http://weibo.com/u/2557455434
微信公众号:buwannengyouth,不万能青年
QQ:12122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