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索尼长子噶布喇之女。
政治需要 赫舍立后
顺治皇帝24岁就去世了,在他临死时给8岁继位的玄烨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最初的几年,四人还能通力合作,共同辅政。但是后来四人矛盾慢慢凸显出来,索尼、遏必隆、鳌拜都属两黄旗,且从皇太极死后,以及多尔衮专政时都一直坚持站在顺治帝这一边,而苏克沙哈是正白旗,曾是多尔衮亲信,多尔衮死后才投靠孝庄和顺治,告发了多尔衮生前的很多罪状,因此三人对苏克沙哈很是看不上,尤其是居于四大辅臣之末的鳌拜日益嚣张跋扈,势力逐渐上升,与苏克萨哈势不相容。眼见四大辅臣矛盾日益激烈,索尼年迈多病,明哲保身,凡事不出头,鳌拜与遏必隆结成一党后气势越来越嚣张,不甘受制的孝庄和康熙祖孙,决定利用联姻来分解他们权利,巩固自己的皇权。
康熙四年(1665),康熙帝十二岁,要选皇后了,四大辅臣中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鳌拜的女儿瓜尔佳氏都符合应选的条件。孝庄权衡再三,决定立索尼孙女皇后,通过提高索尼的地位,让他去抑制鳌拜一党,遏必隆之女入宫为妃,分化遏必隆和鳌拜的联合,鳌拜的女儿直接指给了苏克沙哈的儿子,让这两个死对头成了儿女亲家。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举行大婚典礼,赫舍里氏成为清朝第二个由大清门(故宫正南门)抬入紫禁城的皇后,第一位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孝庄太后的亲侄女,两年后被废为静妃,侧居西宫,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未举行正式隆重的册封大典,因此没有此待遇)。可以说赫舍里能成为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完完全全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
少年夫妻 相伴十年
赫舍里嫁给康熙时13岁,十三岁的皇后和十二岁的皇帝,真正是少年夫妻,宫里除了皇后,还有很多其他同期进宫的八旗秀女。但因为婚姻属于政治联姻,一个是娇生惯养的少女皇后,一个是年轻任性的少年皇帝,两个人刚开始的关系并不好。据记载,当时康熙后宫里的庶妃人数至少有13人,其中庶妃马佳氏(即后来的荣妃)于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生下了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承瑞(康熙九年五月殇,年4岁)。庶妃张氏于康熙七年生下了康熙的第一个女儿(康熙十年十月殇,年3岁),康熙的头两个孩子都不是赫舍里皇后所生,可见两人开始确实感情一般。
这一点在《康熙王朝》里非常生动地演绎出来。
新婚之夜康熙并没有跟新婚妻子赫舍里共度洞房,而是选择陪自己一起长大的苏麻喇姑那里休息。而且后来康熙一直对她十分冷淡,不怎么亲近。让年仅13岁的皇后手足无措,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爷爷索尼,索权作为历事三朝的老臣,深谙帝王之道,他认为后宫跟朝堂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于是他向孙女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知足不抱怨
当时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又是康熙皇帝的太国丈,三个儿子是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袭一等公、伯等,儿子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孙女赫舍里又是皇后。放眼当时的朝廷,没有哪个家族比索尼家族更加尊贵。所以赫舍里必须学会知足,即便皇帝冷落了你,你也不能抱怨,因为这不是一个世家大族应有的态度。
第二、包容沉住气
赫舍里作为后宫之主、一国之母,无论皇帝喜欢哪个女人,都不能生气吃醋,要学会包容,沉得住气,表现出正宫皇后该有 的雍容大度。
第三、身心并用获圣心。
要俘获男人的心,必须身心并用,讨好他,迎合他,这样他才会得到满足。皇帝一时不喜欢你没有关系,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有耐心,皇帝迟早会看到你的好。
听完爷爷索尼的话,赫舍里茅塞顿开,她先是天天看书包装自己,让康熙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大家闺秀。又与康熙诉说自己心里话,表示对他的无限爱慕和支持,在生活中,还经常会为康熙做一些事情,慢慢地感化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心。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赫舍里受到了康熙的宠爱,于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生下了皇二子也是嫡长子承祜,而这一年五月,康熙已经除掉了鳌拜,真正开始掌权亲政。扳倒权臣,喜获嫡子,可以想象十六岁的康熙帝该是多么春风得意,他决定去恭谒孝陵(顺治陵墓),去告诉他爹顺治自己终于彻底亲政了。
康熙九年八月,康熙帝和赫舍里皇后奉昭圣太皇太后、仁宪皇太后启行,前往遵化昌瑞山,祭谒顺治帝陵寝。这也是赫舍里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外参加活动,而且皇帝、皇后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谒陵,在清朝,也是唯一的一次。
康熙亲政后,他的后宫也开始进入生育期:康熙九年(1670)闰二月初一,那拉氏生皇三子承庆,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董氏生皇次女,同年十二月二十五,马佳氏生第四子赛音察浑。
康熙九年(1670)五月二十四,皇长子承瑞夭折。康熙十年(1671)四月十八,皇三子承庆夭折;十月,皇长女夭折。 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初时,19岁的康熙帝膝下只有嫡长子(皇次子)承祜,新生的皇四子赛音察浑和皇次女。
据《康熙起居注》载: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视为掌上明珠。
康熙十一年(1672)正月,孝庄患上了皮肤病,要去赤城汤泉泡温泉,康熙执意陪伴祖母前往,正月二十四去赤城,二月初三才到汤泉宫,初六日寅时就接到包衣郎中多璧来奏:不满三周岁的嫡长子承祜于初五日巳时夭折。
加上之前的两个,康熙最早的三个承字辈儿子:承瑞、承祜、承庆全部都夭折了。连续死儿子,这次连贵重的嫡长子都没了,康熙很难过,但为了怕影响到祖母健康,一向孝顺的他在给祖母请安时还笑语如常,不漏一点风声,同时对于处理承祜的一应后事也一直避开祖母,生怕祖母知道了难过。
后来孝庄还是知道了嫡长子去世的消息,命康熙回宫去抚慰一下刚丧子的赫舍里皇后。二月十七,康熙从汤泉回京,照顾了赫舍里一天之后,又返回汤泉宫陪伴自己的祖母。
对于承祜的夭折,史书还记载康熙帝“痛悼之”,对于丧子的赫舍里却没有一言半语记载,母子连心,虚龄才二十岁的赫舍里面对丧子之痛该是如何的肝肠寸断,后人是无法窥知。 但是不管多难过,身为皇后,留守京城,还是要打起精神,履行自己的责任。因为二月十四,那拉氏又生了皇子保清(胤禔),根本没有皇后悲春伤秋的时间,好在一年多以后,她又怀孕了。
康熙十三年(1674)对于21岁的康熙帝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年前吴三桂反了,又遭遇所谓朱三太子杨起隆叛乱。过了春节后的正月二十九,四皇子赛音察浑夭折。不过,二月初十,曾生下皇长女的张氏又生下皇四女,5岁时夭折,(此前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马佳氏生皇三女,就是后来的固伦荣宪公主,也是康熙长大成人的第一个公主)。四月十二,马佳氏又生皇子长华,出生当天就夭折。自此康熙十年及之前所生育的六子二女后来尽数夭折。
五月初三,赫舍里皇后生嫡次子保成(后来的皇太子胤礽),保成出生后两个时辰,赫舍里皇后终因难产去世。三天后,布贵人兆佳氏生下了皇五女,后来被封为和硕端靖公主。
赫舍里去世后,康熙帝悲伤不已,命辍朝五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因为正在和三藩打仗,就免去直隶各省文武官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
亲写谥文 册立太子
赫舍里去世当年七月到次年三月,除十月外,八个月时间,每月初三日,康熙帝就亲至巩华城月祭仁孝皇后,十月是初四去的,因为初三是皇太后圣寿节。十二月初八,康熙恩封赫舍里之父噶布喇为世袭罔替的一等公。
康熙给赫舍里上谥号“仁孝皇后”,至于“孝诚仁”是后来雍正给改的,在赫舍里皇后之前,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端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孝庄姑母、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佟佳氏),到了赫舍里皇后,康熙别出心裁给了个“ 仁”,后来他自己也谥号“仁皇帝”,古人十分推崇“仁”,《大学》里称:“为人君,止于仁”,这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而他后来的两任皇后,分别谥号“孝昭皇后”,“孝懿皇后”,至于后来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仁”字都是雍正后加的。 并亲自写了册谥文,班昭天下,谥文中康熙称她:“温惠性成。柔嘉天亶。发祥世胄。正位中宫。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克孝。统理内治。维敬维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徽音茂著。懿范彰闻。” 这也是康熙帝唯一写的皇后册谥文,他后来的两任皇后都没有此待遇。
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二,康熙帝就到巩华城,到次日仁孝皇后忌日,行期年致祭礼。十二月十二日(嫡长子承祜生祭出生日),以册立皇太子。
康熙帝册立胤礽为太子,除了追念赫舍里皇后,还有很多政治考虑,当时三藩叛乱,势如破竹,打的不可开交,清廷的战事处于不利局面,康熙帝在那个节骨眼上,推出嫡长子册立太子,有两个含义:其一,是通过立储显示他平定三藩之乱的必胜信心,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鼓舞士气,维系内部团结。其二,则是通过嫡长继承制度,来笼络汉族官僚大臣,增强汉臣对清廷向心力的重大作用,也是康熙帝亲政后调整满汉关系学习汉文化崇儒重道的表现。
虽然如此,也不得不承认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感情,尤其是对她芳龄早逝的愧疚。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帝前往巩华城34次;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前往巩华城24次;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前往巩华城15次,一直持续多年。前后共计八十余次。康熙十六年,尽管册立了第二任皇后才过了十几天,康熙帝不顾大喜之期应有避讳,亲自去巩华城祭奠嫡妻。甚至康熙十六年除夕,康熙也依然如故地冒着风吹雨打前去巩华城陪伴妻子亡灵。
死后哀荣 多年追忆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又是少年夫妻,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又一起度过了鳌拜专政时那段艰苦岁月,康熙对其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康熙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由于赫舍里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使得康熙能够在祖母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根据《康熙起居注册》的记载,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诚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亲自去祭奠孝诚仁皇后山陵)当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宫处理政事的,这样的持续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这样的维持已有二十五年载,足见康熙对结发之妻的喜爱和思念。由于康熙皇帝对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后来册立的两位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都没有表现出如同对待孝诚仁皇后这般深厚的情感。而正是由于赫舍里皇后的芳年早逝,使得康熙每每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时,总忘不了和赫舍里在一起的日子,无限追念感怀,赫舍里也成了康熙心中的那一抹白月光。
只可惜赫舍里皇后拼着性命生下的太子,后来变成了骄纵暴戾、奢侈无度、不忠不孝的废子,经二立二废,最终被圈禁而死。
赫舍里家族虽然以辅臣跻身后族,进入鼎盛时期,但是其家族自赫舍里皇后、索额图之后,再未出现过什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虽然也多与显贵联姻,但因为皇后的早亡、索额图的失势、太子的被废,最终让赫舍里家族昙花一现,甚至在索额图被杀多年后,还被康熙帝深恶痛绝斥责为本朝第一罪人,其家族也被彻底修理,只是那时想起自己追念多年的赫舍里皇后,不知道康熙该作何感想?
帝王也是人,虽然有真爱,但康熙并不像他的父亲顺治一样,痴情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地步。他虽对赫舍里念念不忘,又是帝王,还不至于为她多么用情专一,守身如玉,赫舍里皇后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去世,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马佳氏生下了皇八子长生(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刻殇,时年三岁),十月初八那拉氏生下了皇九子万黼(康熙十八年正月殇,年5岁)。
赫舍里丧满三周年,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康熙大封后宫,册立继后钮钴禄氏,封佟氏为贵妃,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康熙的后宫也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