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简书后台给我发来一个温馨提示:亲爱的简友星絮,今天是你加入简书的两周年了。
两年时间不算长,却也有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六十万字不算多,还是记载了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
这个经历十分可贵,让我真切体会到活在当下的美好,甚至每个清醒的瞬间都感觉充盈,这无疑是写作带来的巨大好处。
有时,写作是平凡生活中的救赎,让我可以在蝇营狗苟中挣脱出来,站在高处,审视自己日常的琐碎和用心梳理出来的文字。
从两年前的第一篇《关于写作这件事》为自己拉开序幕后,好戏上演了。写作并非雾里看花,而是一份理性的思考。
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因为表面上看,并没有金钱成本的直接投入,然而昂贵的时间成本和体力上的支出(脑细胞的消亡)却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投入生命的一部分,包含了时间价值和情感价值。而产出的价值,即这些文字的价值,客观来讲,是以读者的基数和认可来体现的。如何弥补投入与产出的巨大不等,必须是需要一种叫作“热爱”的激情来维系它的平衡。
同时,写作又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首先它能带给作者很多不同的体验,总体而言,这些体验虽然会在过程中经历一些烧脑、纠结,但结果总还是愉悦的。比如,写散文,就如同在风和日丽的蓝天下放飞一只自己喜爱的漂亮纸鸢,你牵着那条长长的细线,在阳光下奔跑着,和着风的节律,纸鸢也上上下下飞舞着,你的心便也自由激荡起来。倘若是写小说编故事,那随着主人公去不同的时空走一遭,将会是多么激动人心啊!那里或许有醉人的爱情和绵长的思念,也有现实与人性的博弈。可以做富豪享尽荣华,也可变身乞丐历经世态炎凉。总之就是有一千种一万种的可能,在文字里游历不同的人生。如果是写诗,则更如璀璨星空下看流星划过;有荒山野岭的孤寂、沙漠狼烟的悲壮,还有青石板桥的湿润,体验平淡中少有的惊心动魄或是细腻如娇蕊露珠中的伤感。
而这些,不写的人体会不到。
当然,写作千般好,肚子填不饱。这是我的真实写照。我也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还经历过文章写得千辛万苦,到头来只有寥寥无几的人阅读的尴尬窘境,这是自信心饱受摧残的过程。
好在我心理承受力尚属强悍,抗住了这种摧残,并在内心种上了一株长青小苗,祈祷它永不凋谢。不读就不读呗,爱读不读。朋友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得吆喝打个广告什么的。我一听,算了吧!还是有点脸皮薄。若真是把我的文章整得热火朝天的,让人扒扒其趣味性、审美性、文学性,如果碰到专业而认真的老师还好,算是我的运气,要不然遇见言之无物的喷子也蛮心塞的。
所以我还是观照好自心,安静地把文章写好就是了。而且好文章可有多种解读,对于读者很少的我辈,专注文章本身更为重要。
两年来,实实在在地说,我在写作上是有进步的。也许你会说,哪有自己夸奖自己的?除非有从头到尾跟随着读我文章的,不然偶尔点开几篇来读,也不会有全面客观的了解。由此,自己才是权威的评判者。
我能感知到进步,大约能从几点来体现:首先行文更加流畅,表达更清晰准确,少了些磕巴或冗余。这和我阅读速度减慢有关,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贪多嚼不烂,而是更细致地浸润于作家的作品中,体味它妙在何处,怎样向他/她学习,同时文学鉴赏力也慢慢提高了。其次,写作当中多了一份得心应手的潇洒,这是指我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两者之间的同步率提高了,不像以前纵使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艰涩无比,这是得益于多练。再者就是对短文文体更加熟练地应用。除了小说,一般散文、随笔、议论文或读后感(书评),较之前驾驭得好些,几类文体都有几篇自己颇为满意的文章。
这或许是孤芳自赏,且许我如此自我激励吧,这点很重要,但必须有自知之明。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毛姆笔下的Strickland(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追逐自己画画的梦想,不惜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舒适区,也不管旁人眼里他多么令人讨厌、不齿,多么不靠谱。他走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是喜悦。对我而言也是,每写一篇,都是欢喜。
那么我的梦想呢?作家?文学家?写作初心难忘,然而,这是一条艰辛无比的路,也许遥远到令人绝望。所以聪明一点,就放下所有的自卑和包袱,轻装上阵。只要还能走,就不要停下来,但是不要忘记欣赏路上的风景。
在我看来,就是别一门心思埋头写个不停,万不可为写而写。要停下来,有时间去放空冥想,要仔细欣赏名家美文,要试着挑战一下自己的思维天花板(思维局限)。人的惰性是疏于思考,而写作恰恰不能。从阅读(输入)开始就要思考,如果有了想写的冲动,那么确定主题、构思文章结构、选择内容去丰富文章的主题骨架,词句段要恰到好处,要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不然随便写下一段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可难就难在不能为有意义而有意义。直至文章完成修改发布,都是要用脑思考的。而写作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启发思考。
在自媒体方兴未艾的当下,普通写作者能发布的平台很多,但以流量为主导的现状让写作(文学创作)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可悲的是,我们一面在斥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面又让文学创作之地沉渣泛起,剽窃成风。
写作变现是近年来写作群体里一直被提到的重要话题。权威人士指出,写作必须要梳理分类,分析出自己擅长写的主题,不要盲目跟风以致弄巧成拙,这是没错的。但我又想到汪曾祺先生和香港歌词大王林夕的散文,生活中在在处处的小物或是瞬时的感受,都是素材,可短可长,收放自如。由此,写得好为第一,变现则其次。
是嘛,见过的人,经历的事,大时代,小时代,都会在内心集聚,平常有个“塞子”塞住。因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打开的那刻便喷薄而出了,美好的、欣慰的、伤感的、怀念的,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于是小心翼翼地用文字表现出来,给那些有缘人,去一起拨动那根心弦。
此外,写作还应报着敬畏之心,文字不该被亵渎,哪怕全世界都辜负了你。作为文学的载体,驾驭文字的作者就要有一份责任心,让读者感受到真善美,让道德观可以惩恶扬善,让心泛活起来,用希望去主导生活。
聪明的人,可以用先哲的一句话改变自己,而写作就是积累知识财富,让自己变成聪明人的过程。若我们的文字能让人有些感悟,有些释怀,有些启发,那么它们就是有用的。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就做个严肃的作家,虽然永远不会像通俗作家那样拥有大量的读者。无需嘻笑怒骂,也不必煽情催泪,以理性的文字,干净利落,明确告诉读者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思考。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总有些人会思考在世上走一遭的意义,让这个过程有些正面的价值。
两年,只是过往的一瞬间,坚持写作不过是坚持学习和思考的一个过程。我们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来学习,因人而异。有着热爱,坚持便有了理由,更有了乐趣。
愿同道中人共勉。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