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封来自华为总裁办的邮件快速走红,邮件表示,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要从全世界招聘20~30名天才少年,未来会逐年增加。在媒体的层层追踪下,8位天才毕业生已浮出水面,专业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等,他们大都拿到百万级别的年薪,最高的两个年薪分别是201万和182万。事实上,相比于华为本次招聘的战略深意,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百万年薪,要知道,普通的应届毕业生第一志愿只是先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忍受漫长的成长期,忍受来自高层主管的情怀,显然,平庸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不仅不清楚:一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可以毕业即能拿到百万年薪,而且也不太清楚,拿到百万年薪之后,又该如何管理,如何正确地花出去?
截止到目前,华为的高薪策略是有效的,任正非提倡员工艰苦奋斗,也提倡同员工分享红利,他坚定地认为:只要钱给到位,不是人才的员工,也会变成人才,于是,平均年薪78万的华为正吸引着来自全国最顶尖的通信人才,而他们的HR部门也是非常厉害的,仅仅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从100人里挑选出两个合适的人选,碰巧,这两个就是通信专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显然,精英策略、高薪策略适用于华为和一帮天才学霸,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和个人,有时候,唐突的百万年薪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并不好消化。
高薪策略,什么样的贡献值100万?
百万年薪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讲,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真正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一辈子都拿不到百万的年薪,所以,高薪酬背后一定是有着某种“极致”的东西,如华为招聘的少年天才,从事的领域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而且都是对基础性科学做Deep Dive的人才。要知道,这些学科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华为的发展战略,加之,在某种程度上,华为此前没能保留下同等级别的人才,华为博士的离职率高达27%,对于一家极度重视人才、有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此外,受惠于掌舵者任正非的贫苦的童年经历,华为一直采用“同合格员工分享利润”的策略,超高的平均年薪,让华为的offer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谁都知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工人需要创造出企业的利润和自己的工资,也就是说,那些年薪百万者,势必要给企业创造出同等的价值,所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一定是朝阳领域,研发的产品一定是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如高精度机器人普及后,将会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争前恐后地涌入该领域,同时,年薪百万者的技能一定具有显著的“稀有性”,这个稀有性一定是凌驾于普罗大众之上。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研究出来的相对论,法拉第弄出来的电磁感应定律,普通人根本无法完全理解,而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光刻机制造、基础能源开发也远非普通人能够消化的,所以,百万年薪的应届生,基本上是理科生,而且是那种具有天才气质的理科生。
相比之下,文科生大师如马克思、孔子研究出来的东西,普罗大众都可以理解,有些道理仅仅用初中的知识就能融会贯通,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物质决定意识之类的,没有什么逻辑深度,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文科生要拿到百万年薪,势必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如贾平凹、二月河都是百年一遇的文学天才,尚且需要等到不惑之年,收入才快速成长,年度版税也能达到百万。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文科生,不甘寂寞,无法忍受漫长的创作路程,只能瞎编《小时代》或者去装导演……
总之,年薪百万看似光鲜,但背后一定有着某种极致的东西,而且持有者还要连续不断地努力,以维护之,这实在也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过程。
成功偶像单一,年薪百万值得追捧吗?
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干瘪了,非常地不立体,因为社会只提供了单一的价值标准和成功偶像,也即:谁有钱,谁就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华为的总裁信件一遭曝光,就快速引发关注,大家的焦点就是“百万年薪”,而非企业经营和未来战略。显然,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唯有金钱,才能更容易撩拨起人们的兴趣,但如前文所述,年薪百万的毕业生一定是稀有的,一定是有着特殊天赋的一小撮人,未必适合大多数人。
健康社会的财富分布应该是椭圆形的,金字塔顶端和最基础的底端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应该簇拥在中间的部分,过一种“吃喝不愁、有钱又有闲”的生活。笔者可以断定,那些拿到年薪百万的天才少年,大都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有钱是自然,但有闲散时间,有Quality Time就非常难说了,所以,高薪策略在特定的环境中,有其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显然不可能在全社会推广,也不宜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这只会加重年轻人的浮躁情绪,要知道,当被同龄人甩开时,绝大多数人是追不上的,而是快速地陷入焦虑,况且,高薪策略之于企业的整体经营只能算是奇招,而非常规手段。事实上,成功、健康的大企业都有着等级森严的晋升制度,这些制度看似僵化,却对普通的毕业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企业通过密密麻麻的台阶观念,促使年轻人持续地奋斗,动辄二十级的晋升台阶,足够一个人奋斗一辈子了。其实,聪明的企业只会给予员工“合适”的钱,一方面从自己经营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他们必须保存好“员工向上的空间”,况且,如何驾驭金钱,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天才无关,和社会经验之积累有关系。
应届毕业生年薪百万,这是天才不寻常的路,是卓越企业的局,普罗大众、普通企业更应该向往一条“合适”的奋斗之路,把中产阶级壮大,把贫富差距缩小!
百度搜索三木老师课堂,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