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指标的确定
当我们逐渐清晰报表上指标的计算口径,明确了从事实明细表生成指标的计算逻辑,那么会发现这些指标其实是由业务过程,统计粒度,业务限定和一定的统计方式派生出来的。通过整理各个指标的派生方式,让我们引发这样的思考,是否存在一类最细粒度的指标,而所有指标都是由上述过程派生计算出来的,这就是原子指标引入的原因。
由上面讨论分析,派生指标=统计粒度+业务限定+统计方式+业务过程,当我们确定了统计粒度和业务限定等维度字段,那么原子指标就是由业务过程+统计方式唯一确定了。比如说用户每日浏览书籍商品数这样一个指标,它的原子指标计算规则就是”select count(1) from default.dwd_goods_1d ”,业务限定就是商品大类书籍,统计粒度就是每天和user_id(更准确来讲前者成为统计周期)。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一个业务过程梳理出原子指标和业务限定。
最细粒度DWS层的引入
我们已经明确了ads层的维度和指标,也可以很清晰地整理出dwd明细层 (一般来说,每一个业务过程对应一张dwd明细事实表),那么唯一不明确同时又是数仓设计重中之重的dws汇总层就是关键所在。在原子指标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类最细粒度的指标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在此基础上,将dwd明细表按照一定的维度组合进行轻度汇总,是不是就可以用这张汇总表向上产出所有ads层报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这样一张dws轻度汇总表的优势不仅在于ads层计算的复用性,而且相比较dwd明细表来说,较大地节省了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
设计这样一张最细粒度dws层思路是很清晰的,在梳理每个指标派生过程中,由业务限定,统计粒度和统计方式中的字段等组成了计算派生指标的必要字段,也应该包含在dws表中。如果对业务过程下每一个派生指标做这样的归纳,那么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张基于该业务过程的dws汇总表。
比如这样一个浏览域指标,APP首页每日浏览uv,所需的维度组合就是(user_id, page_num),所需度量字段就是次数pv。最后,将浏览业务过程所有维度组合合并作为浏览dws表的汇总粒度,度量字段作为dws表的汇总指标。
我们都知道,汇总的粒度越细,维度组合的基数越大,如果没有将dwd明细表的数据量汇总到一个预期范围内,这个工作的实际作用就不佳。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维度组合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列出两种维度关系:
a. 父子维度:例如城市与省份,商品细分和商品分类,那么包含子维度的组合将父维度扩充进来也不会提高基数值。
b. 互斥维度组合: 业务分析中经常分析这几个维度(A,B,C),或者另外几个维度(D,E,F),而很少跨组合进行统计分析,那么将它们合并既没有业务分析价值,也可能带来基数值的膨胀,这种情况建设两张dws表更合理。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更常见的是(A,B,C)和(A,B,D)这样的关系。
这里引入一个偏序概念,如果维度组合是维度组合的子集,即,则构成一个偏序关系。而如果,则构成了一个偏序链,而有限元素的偏序链必然存在一个极大元属于该集合。在梳理指标派生过程中,产生多个维度组合{},我们按照偏序关系整理出n条偏序链,最后找到n个极大的维度组合,然后再根据上述两个原则进行合并或者拆分。
所以应该根据业务分析本身和表基数缩减两方面进行考量,当然我们也有必要经常收集业务查询的sql来统计查询频繁的维度组合,不过这一般是OLAP引擎所要考虑的,我们这部分的工作是基于已知的ads报表对维度组合进行分析。
关于dws最细粒度汇总表设计的讨论基本完成,下面内容是确定dws汇总表的业务范围。对于主题域下只有一个业务过程来讲,那么业务范围既是业务过程本身也是主题域范围;而对于包含多个业务过程的主题域来说,比如互动域,我们需要关联多张dws业务过程汇总表得到ads层,这样做显然比较耗时,那么把这些业务过程合成一张主题域下dws汇总表就是有必要的。当然,这里我们建议将业务过程相似的进行合并,不相似的合并在一起会引来业务上的歧义,例如关注商家行为不具有商品维度,和收藏、评论行为放在一起就会带来业务上的不合理。不过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缺点了,更多时候放在一起更方便我们的计算和分析。关于dws表汇总指标来说,每一个业务过程对应一个汇总指标,所以最后dws表包含了收藏pv,点赞pv等等。另外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不建议dws表的业务范围跨主题域,这是对产出时效因素考量的,一般同一个主题域的dwd表产出时间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