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时候,老弟和我抱怨,
「姐,我这么努力,这么辛苦,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我说,「你看看周围,谁不辛苦,谁不努力?你看看外卖小哥,淋着大雨还在工作。但凡是想要做出点成绩的人,哪一个不努力。而如今时代变化太快,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你肯努力就行了的。已经没有人仅仅愿意为你的努力买单。」
毕竟,这个时代,努力和辛苦是标配,眼光和格局才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
最近和一些在国外读研读博的朋友聊天。原本以为她们活力四射,野心勃勃,却不料个个面容憔悴,被成日里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在内心深处还担忧着未来。
她们中很多并不大富大贵。之前在国内读大学,成绩也一般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来了美国读研,花了家里好多钱。自己心里愧疚,然后每天非常努力学习,也只是勉强不挂科。
「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却觉得这些力完全没使对地方。」
「不学CS,在这里很难找到工作,H1B 签证越来越难,留在这里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然而回国,如今公司的起薪,自己十年不吃不喝才够把这几年在美国的学费生活费赚出来。」
说实话,我只能静静的倾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们。
01 评估好风险和收益,要不然努力反而成枷锁。
而很多对于出国读学位的人来说,面临着读完学位,何去何从的问题。而这些很多人一开始就没有想明白。
有在国内读完本科,由于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想说,那就出去再读个书吧。也有在国内工作了一两年觉得工作内容枯燥无聊,算了,还是再出国读个书吧。
她们努力吗?其实非常努力,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GRE考托福,然后又斥资巨款去实现「出国读个书吧」。可是,她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她们没有想过出国读学位本质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自己又期待什么样的回报?
小夕说:「真是后悔来美国,在这里也找不到工作,等到回国都二十七八了。国内这样育龄期女生又单身的,真的特别难找工作,出国前也不知道脑子怎么了,怎么就没好好想清楚。」
雷君说:「来美国读文科真的是一个大坑,和美国人一起搞研究,人家用的是母语研究美国文学,我们真的是不吃不喝也在查字典看材料。 姐你知道么,最讽刺的是,这样几乎花了一整个生命换来的学位,回国找工作完全没有优势。我一个康奈尔的师姐,北京工作,月薪 5000。」
在决定出国前,就应该评估好课程的压力,就业的前景等等这些风险和收益,而不是把「出去读个书」当作是逃避现实的途径。因为同样是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你充分评估后,心中有数。那么这些付出都是正向的,你甘之如饴。而如果你一开始就只看到了眼前能够「逃避」现实,那么出国之后,你也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而这些恰恰会变成你的枷锁。反而,你越努力就觉得不值,越看不到希望,就越痛苦。
普通人之间智商情商真的没什么差别。仅有的差别在于,别人落棋不悔,心中早已有未来一万步的广阔天地。而你也是下了一步棋,却天天想着,要不要悔棋。
02 眼光和格局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一个好朋友之前是做金工的。名校出身,背景很好,随着金融行业对于大数据和量化分析的看好,这些年算是很滋润。在华尔街,日子过得不大富大贵,却也中产有余。
而几年前,提起在华尔街工作,百万年薪,大家都羡慕到眼红的时候,她却辞职去了互联网公司,并且是降薪降职,从最低级的运营做起。
那时候,我们都非常看不懂,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作死”。金工行业已经很残暴了,但她居然不计回报地要跳去更残暴更野蛮的互联网生态。
天天加班,面容枯槁,感觉以前的什么华尔街光环统统都清零了。
然而,就在去年,她财务自由了。而比财务自由更重要的是,她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后来,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咱啊别演什么苦情戏,说自己特努力了,特辛苦了。你看看周围,谁不辛苦谁不努力。努力和辛苦在这个时代都是廉价的,你训练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才是正事。」
是啊,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里,努力已经是标配了。而有些人的努力却成为了一把枷锁,让自己在困境中无法自拔。我们要学那些胸中有丘壑的人们,早早充分评估了风险和收益,评估了市场和未来,评估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负。然后以一颗无所畏惧,拿得起放得下,能够不计较眼前得失的心,坚定地走着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