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和她12岁的女儿关于养猫的问题僵持不下,在群里求助。
女儿从小就想养猫,她总是以卫生问题、病毒问题、照顾问题说服女儿,2年前女儿要养猫,她用狂犬病把女儿吓跑了。
现在女儿长大了,为了说服妈妈同意她,查了很多资料,而且已经做好具体的计划,什么疫苗,来源,所有相关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差母亲点头了。”
很多人建议,说让女儿考第一名就给她养,可是妈妈说就算她考第一名也不想让她养,她心理已经认定不能养了。
现在女儿一提这个问题,她就烦,母女争执不下,一个极力想养,一个极力不想养。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第一 觉察
这位母亲强调一个“烦”字,她烦的是掉毛、铲屎、洗澡、剪指甲,特别是掉毛这个事,远远看着很可爱,一旦靠近,心理就毛毛的,就像心理爬进了一只蜘蛛。
大家纷纷提建议妈妈跟女儿好好沟通,这位妈妈最后觉察到,是因为她认定不能养,所以没有跟女儿好好沟通。
有些人站在女儿的角度,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给母亲讲养宠的好处和感受。
最后母亲觉察到是她害怕女儿不能好好照顾猫, 最后变成她的事情,很有压力。
再后来,母亲说,“特别是在家里上网课,以前我不让他们玩电子产品,现在好了,发现了一个网络世界,抖音啊什么都在看,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大家七嘴八舌,再后来,这位母亲说:“”以前看见这种因为养了动物哪里都去不了的情况觉得特别不可理解,给自己添这种麻烦有意思吗?所以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养的。”
总结起来,这位母亲的烦恼是,
1. 烦铲屎、洗澡、剪指甲等对对猫的基本照顾,害怕这些变成自己的活了,家庭事务,工作
2. 烦猫咪掉毛,像心理爬进了一只蜘蛛
3. 害怕猫咪引起家庭矛盾,抖音已经引起家庭矛盾了,害怕一种失控的局面
5. 害怕养了猫咪,哪都去不了
第二 释放情绪
显然这位母亲很焦虑,有种无力感,因为猫的问题牵扯出很多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猫的问题了,抖音问题,家庭琐事,工作压力等。
特别是对掉毛问题,就像心里爬进了一只蜘蛛,心里爬进一只蜘蛛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可以进一步觉察,表达里面的情绪。
第三 真实表达
情绪变得平静以后,可以跟女儿真实表达:
“宝贝,妈妈知道你很喜欢猫咪,你一直很想养猫咪,妈妈一直拒绝你,你一定很难过吧,实际上,妈妈很担心,妈妈担心的是12345,那么既然宝贝这么爱猫咪,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沟通的好处,
1. 让女儿感觉妈妈在乎她的感受,妈妈很爱她,愿意为了她了解很多信息,提出解决方案;
2. 妈妈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女儿能够理解妈妈的顾虑和担心,也许很多信息女儿还没有了解到,她只是出于热爱,这样也给女儿多些角度,重新考虑;
3. 妈妈和女儿共识出的解决方案,是女儿参与的,女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她会对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一旦违约,妈妈也可以按约定执行;
4. 妈妈乘机可以多了解女儿的想法,她为何需要猫咪的陪伴,哪些事情让她不开心,创造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
5. 妈妈这样跟女儿沟通,给女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示范,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达成共赢;
总结:
1. 我们对一件事的反应决定了这件事的结果
一天里发生多少件事就有多少个反应,一个月,一年,,,,,,,我们的生命结果就是由我们对待所有事情的所有反应决定的,这就形成了“命运”,只要改“反应”就能改命。
2. 反应包括行为、情绪/心理需求、信念
显然,表面是猫的问题,实际上妈妈和女儿都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看见。
妈妈认为“肯定是不能养的”,这个想法背后有一堆的担心恐惧和心理需求,满足不了女儿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是一个好妈妈。”
女儿查了很多资料,也做好了计划,如果妈妈还拒绝,女儿就会感觉“我提的要求妈妈总会拒绝,我是不被妈妈在乎的”。
但是如果妈妈通过努力,说出自己的担心并提供解决方案,女儿就能感受到妈妈充分的理解和爱。
父母对待孩子提要求的反应很重要,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反应正确,结果肯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