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80年,年底,刘恒继皇帝位,是为汉文帝,开启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前179年初(十月为岁首),右宰相陈平称病请求辞职。刘恒问,我看你面色红润,生个茄子的病啊!说,究竟什么原因?
陈平说,高皇帝时代,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大,但在诛灭吕氏家族上,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我请求将右丞相的职务让给周勃担任。
十一月二日,刘恒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任命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对诛灭诸吕的人论功行赏,周勃受赐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周勃之下,也都各有封赏。刘恒对周勃甚是恭敬,经常目送周勃退朝。有一次,散朝后周勃退出,面露得色。郎中(宫廷禁卫官)袁盎对刘恒说,吕氏家族骄横谋反,大臣们联合将吕氏诛灭。那时,宰相周勃身为太尉,掌握兵权,才凑巧建立了功勋。现在,宰相好像已对皇上有了骄矜之色,而您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
刘恒深以为然,自此以后,在朝会上刘恒越来越庄重威严,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
衣赐履说:刘恒是有悟性的天子,一点就透,不用再手把手教了。然而,只在朝会上庄重威严,是远远不够的,周勃感到敬畏,一方面周勃本人是个厚道人;另一方面,刘恒当了多年诸侯王,怎么敲打臣子的招儿定当不少。
皇帝也是个职业,一转眼,小半年过去了,刘恒干这份儿工作越来越熟练,有次朝会,问周勃说,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
周勃说,不知道。
刘恒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
周勃说,不知道。
连着两个“不知道”,周勃冷汗直冒。
刘恒又问陈平。
陈平说,有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
刘恒问,由谁主管?
陈平说,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司法部长);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粮食部长)。
刘恒问,各个口都有主管官吏,我都去问他们,那你这个宰相是干什么的?
陈平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平庸低能,任命我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使官员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
刘恒说,好!
在旁边呆着的周勃衣服都湿透了,老脸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退朝之后,周勃责备陈平说,老陈,你特么平时怎么不教教我怎么回答?是想看我笑话是吧!
陈平噗嗤笑了,说,老兄啊,你是宰相诶,结果不知道宰相的职责。如果皇上哪天突然问长安城中有多少小偷,你也打算硬着头皮回答吗?
由此,周勃知到自己的能力比陈平差得很远。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赏,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可能大祸临头。
周勃也为自己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刘恒批准。八月二十七日,刘恒撤除左右宰相,由陈平一人担任宰相。
前178年初,陈平去世,周勃再任宰相。前177年,十二月,免宰相职,回到封国绛县(周勃封为绛侯,山西省侯马市东)。每当河东郡的郡守、郡尉巡行各县,抵达绛县时,周勃都惊恐失措,害怕他们负有特别使命,是来捕杀自己的,所以经常身穿铠甲,在家人武装保护下,才敢出来与郡守、郡尉相见。前176年,有人上书举告周勃造反,刘恒交给廷尉(司法部长)处置,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由长安的刑狱官审讯。周勃极为恐惧,张嘴结舌,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狱吏逐渐对这个前宰相有所凌辱。周勃家人向狱吏行贿黄金两万两,狱吏才答应指示一条生路。再次审讯时,狱吏在记录口供用的木简背后,书写“以公主为证”(请公主出面证明冤枉)。昌平公主(姓名不详)是刘恒的女儿,嫁给周勃的长子周胜之,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
周家又把因诛杀吕氏、刘恒赏赐的黄金全部送给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谋反。刘恒朝见时,薄太后用头巾摔刘恒说,周勃当初在诛灭诸吕的时候,手持皇帝玉玺,身统北军将士,他不利用这一时机谋反,今天住在一个小县,反而要谋反吗!
刘恒此时已见到了周勃在狱中所写的辩白之辞,于是说,狱吏刚刚证实他无罪,就要释放他了。刘恒派使者持皇帝信节赦免绛侯周勃,恢复他原有的爵位和封地。
衣赐履说:周勃好歹也是带兵打仗的人,还当过N年太尉、宰相,断不至于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了。至于郡县长官来访,周勃竟然紧张到全副武装才敢出来相见,更是匪夷所思,这并不是一句周勃为人老实、木讷就能解释得通的。我感到,周勃肯定是有什么把柄在刘恒手上,只不过,我们不知晓罢了。我们在《萧何自污名节透露出的古代官场用人悖论》一文中提到过,古代帝王用人,往往要用那些有瑕疵的人,这样,就有把柄攥在帝王手里,如果你不听话,随时都可以干掉。周勃被人举报谋反,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材料,以及对周勃的判断,应该是被冤枉的。但是,既然是冤枉的,为什么狱吏审讯的时候,周勃却张嘴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呢?我想,周勃一定有什么苦衷,他说不清楚,一定是那种越描越黑的事儿。
大家再注意一个细节,狱吏收了周家的钱,要帮助周勃解困,他并没有在周勃的供词上下力气,而是提示周勃,找你儿媳妇给你作证。这打的不是“还你一个清白”的牌,而是让周勃打亲情牌,让儿媳妇去找文帝刘恒说情诶。既然没有谋反,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否认呢?我猜,此时的周勃和当年的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一样,沾了谋反的边儿,根本就说不清。
那么,周勃沾了谁的边儿?
我们再看一段记录,就在同一时期,的确有一个人谋反了,就是诛灭吕氏立了大功的济北王刘兴居。
我们在《只凭一席话,他的功劳就秒杀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一文中讲过,在诛灭吕氏家族过程中,齐王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都立了大功。当时,一帮大臣都认为刘章的功劳最大,甚至承诺事情平定后封他当赵王,封他弟弟刘兴居当济北王。刘恒继位后,有人报告,刘章、刘兴居根本不是要拥立你刘恒当皇帝,他们是打算拥立亲大哥刘襄当皇帝的。刘恒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那个不爽啊,你们不是想封王吗?我偏偏不封你们!直到前178年三月,刘恒要给自己的儿子封王时,才勉强从齐国割出两个郡,封刘章当城阳王(首府莒县),刘兴居当济北王(首府卢县,山东省长清县)。兄弟两个心有怨恨。
刘恒于前180年年底继皇帝位。前179年,齐王刘襄去世。前177年,四月,城阳王刘章去世,不到二十四岁,封王刚满一年。
衣赐履说:大家看,这哥儿俩死得是不是有点着急了啊?刘襄是打算当皇帝的人,生龙活虎的,甚至还起兵讨伐吕氏家族,结果皇上没当上,刘恒继位不到一年,刘襄就死了。刘章也是一样,封王刚满一年,也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刘恒没对他们下狠手,他们自己也是郁闷难当,生不如死。现在,就剩下个济北王刘兴居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当如何?
前177年,五月,匈奴攻击汉朝,济北王刘兴居借此机会,起兵造反,八月,兵败,自杀。
那么,济北王刘兴居造反,跟周勃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关系不大,但肯定有关系,这才让周勃在狱吏面前说不清楚啊。
衣赐履说:我们回顾一下当年诛杀吕氏家族之后,大臣们开始商量,立谁为皇帝,有人提议齐王刘襄,有人提议淮南王刘长,都用的是“有人”,没有点明是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写清楚了,恐怕要惹祸啊!而只有琅邪王刘泽力挺代王刘恒,最终大家都同意了。我们说,在立谁为帝的过程中,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这个皇帝上位了之后,谁当初力挺我,谁当初左顾右盼,谁当初挺的是刘襄和刘长,那区别就大了去了。
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周勃恐怕当时是支持齐王刘襄的,毕竟,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和刘兴居都在他手下,这两员干将,特别是刘章,在诛灭吕氏上的功劳太大,而他们本来是要立哥哥刘襄为帝的,这很可能对周勃产生影响,因为,立刘襄还是刘恒,对周勃而言,是无所谓的。但突然冒出个琅邪王刘泽,他既是老革命(高帝时就任将军了),又是诸侯王,还是在世的刘姓皇族中辈份儿最高的,他说话的份量可不一般,既然刘泽要立刘恒,那周勃当然就顺水推舟了。
当刘恒上了台之后,地位渐稳,“当年没有一开始就支持我”之类的念头就会冒出头儿来,就会时不时敲打敲打周勃。刘兴居造反之前,很可能曾经与周勃联系过,周勃当然是断然拒绝,但这个事儿抹不去了,还是那句话,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这才有可能在接受审讯时,堂堂的前太尉、宰相,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与老实、木讷没有半毛钱关系。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是讲清楚,而是动用公主、皇上的娘舅等大关系,以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来救命。
刘恒也未必真的要惩治他,周勃是什么情况,刘恒心里很清楚,只不过,借这个机会再敲打一下老周同志,让他尾巴再夹得紧一点而已。所以,当薄太后开口时,刘恒立即说,马上就放了他,已经查清楚了。
另外,刘恒到本年才27岁,他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还是长子,这是什么情况?当然是笼络权臣,并加以监督嘛。
老革命周勃终于放出来了,真是灰头土脸啊,出了监狱大门,老周同志感慨地说,老子曾经统帅百万雄兵,真特么没想到,小小的狱吏有这么大的威风!
衣赐履说:谁也不要小看狱吏,品级上可能不入流,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威风无限。不信,看看这张图片,呵呵。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