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多次说过,中学老师要常听听小学老师的课,最近多次阅读小学张琳老师的教学设计,每读一次都觉得大有所获。今天有幸听了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大呼过瘾,记录如下: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
(导语文字优美,入题迅速,读前要求具体,小步轻迈,层次分明,学生可以很好完成。)
学生朗读后点评,更音是否正确,聒音是否正确,有没有读得字正腔圆;夜深/千丈灯,聒碎乡心梦/不成,有没有读得有板有眼。
师: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 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每读一次都有具体要求,不是泛泛而读,盲目地读)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习诗词,不要一开始就分析,要相信学生的初读体验,初读印象。)
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师:好,默读《长相思》。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引导学生根据句子回答后提问)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两个问题,就好像一把打开文本机密的钥匙,学生根据相关句子不难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结合身心分离,读出那种感觉。
师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合作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学习诗词,一定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就是落实这一方法)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 (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 (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 .....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读写结合,既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也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插的话,给学生写作创设了具体的情景,文辞优美,也是一个很诗意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