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给自己设定目标时,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达成,相信自己必定能做到。如果你发自内心地想实现一个愿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而不是为自己的懒惰和失败找借口。
老祖宗告诫我们,人若富贵,必有征兆,有这几种特征的人,多半能成大器。
一、有自己的成长法则
道是一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菜根谭》
一个人三十岁以前,还没有赚到什么钱,就要承认自己的成长方法是错误,承认自己的思维存在误区和偏差,这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也不要不好意思。你连穷都不怕,还怕别人笑话吗?最重要的是正是问题的存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菜根谭》告诉我们,道理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读懂的,应当顺着人性的指引去改变自己。学习应当像吃家常便饭一样,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认知。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可以稀里糊涂地度过,成熟了以后就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要再贪图逍遥自在。学校里的教育,家长的教导,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素养,比如真诚、善良、有爱心,但很少教我们如何赚钱,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自己要重新去学。
二、坚持长期主义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公司职员,像任何普通的上班族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不同的是,在休息时间,他会投入大量时间画画和写作,甚至为了坚持画画每天早上4点起床。
然而他画画和写作带来的收入极低,甚至不到他工资收入的5%。
其实,如果利用这些时间做其他兼职,收入一定会超过画画和写作。
可这个小职员却认为,画画和写作是他为自己整个人生系统所做的规划。
自己不能为了完成一个具体的“小目标”,比如赚钱,破坏整个系统的规划。
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坚持中,这个小职员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就是斯科特·亚当斯,被65个国家超过200家报纸转载的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
罗振宇说:“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执着于眼前的利益。
而是敢进窄门,愿走远路,瞄准长线收益的目标,忽略眼下的难题,才能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
三、重视反思的力量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菜根谭》
我们进入了社会,很多思想观念都要推倒重来的。以前的教育,仅仅让我们学会如何应付考试,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听话,如何尊敬别人。可是等到自己真正参加了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而这一项偏偏没人教会我们。《菜根谭》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篇好文章,可惜被一些断章取义的只言片语所蒙蔽了。每个人心里都能想象出美妙的曲子,可惜都被一些污秽不堪的靡靡之音给淹没了。
让一个人批判别人是很容易的,批判自己却是很难的。要么没有时间反思,要么不愿意反思。一天到晚的忙工作、忙应酬,回到家恨不得沾枕头就睡,根本没有反思的时间和动力。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真正能成事的人,即使再忙,也要留下一片空白的时间给自己。
四、懂得谦卑含容
为人谦卑,待人宽容,从做事的角度讲,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凡是靠谱、值得深交的人,必然是谦逊低调的,无论他人身份贵贱,都会谦卑对待。
最能体现曾国藩待人宽容的莫过于与左宗棠的相处。
左称曾一声“老师”并不为过,因为左宗棠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
左宗棠不仅不知感恩,还在公开场合谩骂曾国藩,甚至诋毁。
曾国藩听了,也不恼,总是一笑以蔽之。在左宗棠需要帮助的时候,曾国藩还是不计前嫌,伸出援手。
因二人都有卓越贡献,并称为“曾左”。左宗棠在政绩上有所建树之后,对此称号颇为不满。
在公共场合上说:为什么是“曾左”而不是“左曾”?
有一个胆大的侍卫回答道:“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这话引起左宗棠的深思。
左宗棠最终被曾国藩的宽容大度所感动,在曾国藩去世之后,才第一次哭着正面评价他。
毕竟,任何人相处之间,免不了意见相悖、言语碰撞,谦逊有礼、宽以待人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技能。
穆彰阿是曾国藩的贵人,不管曾国藩官升极品,都会尊称其恩师。
穆彰阿寿辰,曾国藩必会准备礼物庆贺;穆彰阿若要离京,曾国藩必会登门问安。
再后来曾国藩一路步步高升,穆彰阿则因事被贬,曾国藩仍不忘其恩,多次登门探望。甚者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也带着儿子去访穆彰阿的后代。
曾国藩教导后人:凡事宽处着手,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余地。
此文由广州明镜阁王师傅发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