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怎么读书
(一)读书的步骤:
(1)读书的时候,要注重书的选择:a.审明内容,是否为我所需要。b.配合时间,是否能在一个定期内读完。
(2)读书的时候,要决定怎样读法:a.那些需要精读。b.那些需要略读。
(3)读完以后,要作几种重要的工作:a.做表解──分析书中内容,阅之一目了然。b.摘录──摘录书中要点。c.评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 (二)博。
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
做到这一点,要有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一)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
(二)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
(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甲)抄录备忘。(乙)提要。(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原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博呢?
有两个答案:
(一)博是为参考。
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书里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怀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二)博是为做人。
要做一个好人:(1)优良的品性,(2)丰富的知识,(3)应变的才能。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
(一)就主观上说,要得着圆满的生活──个人的感觉。
(二)就客观上说,要有益于社会人群──事实的表现。
做人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仁”实含有四种意义:(一)社会的结合,(二)生机成长,(三)活动不息,(四)博大的同情心。
义字的意义,是以个人为立场的,认为需要的,应当的,就做;反之就不做,要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他是和仁的德行相辅相助的。
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为什么读书不得法?
第一是不能专心
第二是不能勤笔
读书不记得,如何?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读书是快乐的,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因为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纪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要接受这部遗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
第二,因为要读书而读书,人类是必要读书的,是有读书之必要的,所以才去读书;而且要读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为要读书所以读书,为要多读书所以多读书。
第三,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读了书是能够替我们解决目前的困难,应付环境和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所以要读书。
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
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
读书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兴趣相近者入手不可。(难矣,今人读书已身不由己。)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联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的书,必定由一问题而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能不去找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见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这是自动的读书方法。
“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书是以文字图画表示,订成本子的东西。
广义的书,地上万物,都是书,即考古家掘得了地下古物,也是书。
叔本华说得好(亲证):写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印在砂上的行路人的足迹,人们虽然可以因他而明知道前人所取之道路,但行路人为行路和观望前面什么风景起见,是必须使用他自己的眼睛的。
反对读书(思辨):思想是自己跑马,读书是让旁人在我们的脑里跑马。
辨喜:恪守经典,直到你足够强大以至于可以摆脱经典,其后方可超越经典。
怎么读经典?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我幸而在少时就给西莱格(A. W. Schlegel 1767-1835 德国浪漫派的诗人)美丽的警句所引导,真是应该感谢命运。那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