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习方法,其实,在家庭中已经有很多了。外面的培训,都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印证孩子本身具有的技能。并不是说,孩子不知道一个知识点,就没有这个能力。有能力,要合理地使用出来。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不是给予,而是引导孩子行为和表达。当孩子只记住了,去应对课本上的内容。那太浪费了,自身表现不出来,就没有办法实践。没有实践,就不会有感知。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就找到感觉;没有感觉,就算不上知道了。老师讲的内容,孩子通过思考,可以追溯到实践,就马上对内容有体会了,也算是理解了。可见,当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
在家庭中,孩子一样可以学好。很多时候,老师教学的过程,都是在锻炼能力。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在小事上,锻炼孩子理解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上互动,沟通效果就会好。沟通是先把孩子的表现输出能力,体现出来。有自己的看法,就不会在模仿中,找不到学习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怎么能学到呢。记忆是为了实践,能通过记忆,直接或间接追溯到实践,就释放了记忆的压力,而会让心情变得愉悦。当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学校和家庭是一样的。老师的教学,是为了验证课后复习,家庭辅导效果。而家庭教育,是在使用课堂知识,提升能力。
比如,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在阅读中,能找到事物的重点;理解是什么,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来。方便的话,可以分享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通过交流,来完善总结体会。看起来是枯燥的,做下去流程是曲折的,养成习惯之后,受益是匪浅的。如果什么都学,什么都稀松。看起来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不能在实践中,崭露头角。为什么呢?就是能力不能落地,纸上谈兵。在和家长沟通中,为什么会显得枯燥呢?孩子已经收获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技能;那怎么沟通能力,还是提升不了呢?学习如果不能提升能力,就只能通过时间和精力,来装填空间。
家长对孩子严格,是在事上追求质量。要明白,学习也是一件事。如果不能把事搞清楚了,就会被事所牵绊。学习也是一样,弄不清楚目标,眼睛就一直会盯着课本;离开了课本,脑袋就是空空的。万事开头难,养成良好习惯,也是比较难的。中间,会和家长拌嘴,也会有矛盾纠结情绪;看起来是吃亏了。最终孩子长大以后,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如果,在家里孩子总是娇生惯养,稍有不满,就和家长生气,吵闹。而到了学校,吵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相反,遇到事情,容易情绪化。不良情绪,就像一堵墙;挡住了孩子认知事物,获取理解,战胜困难,克服艰难,赢得成功的路。
丰富家庭生活,孩子会感到很开心。家长可以问一下,每天在孩子教育上,花费了多少精力。孩子的成长,就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靠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寓教于乐的培养。家长把握教育的时机,并不是说,趁早让孩子多掌握知识。教育没有一劳永逸,更不能一蹴而就。而这个教育时机,就是在启蒙学习中,循序渐进。进步是什么,并不是一定有了成功,才是进步。而是,在学习中,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心安理得。学无止境,在家庭生活中,具体事情上,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就会知道,该或不该做什么了。有了判断能力,就可以专注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