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看《中华小当家》,印象最深的是小当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出奇制胜,在别人以为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做出绝美的菜肴。试吃的人脑袋中蹦出的那一闪光,那对味蕾的瞬间冲击,那难以置信的表情,味道如何不言自明,那个崇拜,那个羡慕,无以名状。那时候觉得,长大后如果成为一名厨师的话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做出花式各样的美味,不断挑战人们日渐挑剔的味蕾。
长大后,对美食的热爱依然不减。每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独特风味,都激动得哇哇叫,恨不得立马拉着闺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然而作为一枚北漂社畜+手残党,有家不能回,有菜不会做,着实有点难过。那怎么办呢?只能从美食纪录片或者图书里获得满足。
最近呢,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老派少女购物路线》。红色的背景上有一只粉嫩的桃子,书封上还有一句《理想的下午》作者舒国志的推荐语:
“洪爱珠不只是写吃写得好,她是——写得好。”
对美食我自然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的,而对作者洪爱珠我却有点陌生。从网上了解到她是一位资深平面设计师,在大学兼任讲师,工作之余从事写作,擅长记录旧时日、家常吃食与经过。悄悄地说一句,这本书的封面便是作者自己设计的,莫名地有点可爱。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她的首部散文著作,既是一段充满了台湾风味的“家居吃饭史”,也是一本台湾本地的美食指南和地图。
“老派”是对昔日岁月的惦念与长情,“少女”则是一家子玲珑干练的女性未曾老去的内在。全书分五辑“老派少女饮食与购物路线”“粥面粉饭”“明亮的宴席”“茶与茶食”“南洋旅次”,作者以饮食经验为主轴,家族记忆为伏流,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茶与茶食,她不仅写食物的制作步骤,更透过“吃饭”串连起事前的张罗、过程的惊喜以及日后的念想。
譬如,她写卤肉饭:“母后至今,如遇到困难,无端端孤儿意识滋长起来的时候,就卤肉。慢慢切件、翻炒、卤一大锅。趁热下肚,以治心堵。当香气开始流泻在小公寓里,就回去和儿时那个完整无缺的家族团圆。”
母亲在病中最后一道手把手教给洪爱珠的,是自外婆手里传承三代的卤肉。
柴米油盐酱醋调味,烈火文火烹调煨煲,不论是不是自己亲自操持,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踏实感。她的文字轻柔隽永,又轻盈老派,颇有一种古意,一种老民国的风味。看着她的文字,会不由自主地想循着她的路线,照着她的做法,去尝一尝那种传承了三代的亲情之味。
作家简媜曾这样评价《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为病笃至亲觅食,自此拉开记忆帷幔,忆及外婆青春时期如何见识太平町盛世、少妇年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头家娘派头采买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脚畅写三代携手同游的各家昂贵药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风味饮品,完成购物路线旨趣与地图。文字轻盈,读来意趣横生。文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归结于时光流逝、繁华易散,引读者不禁眼热而叹。允为杰作。”
短短的一篇小文不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好,如果你热爱美食,又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极为感兴趣,那么不妨找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