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长,都需要走出生活的舒适区

​​1、

念大学的时候,五湖四海各个阶层的人在一起成了“同学”,除了地域文化、阶级差异碰撞出来的青春故事以外,有些人对成长的不懈追求让人为之动容。

大学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来自宁夏一个边远县城,穿着与这座南方城市的时尚大相径庭,带着浓重土音的普通话偶尔让人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当然还有一般人眼里认为的低情商,不圆滑等等,让她成为一群好事者眼里的“土包子”。

开学不久,学校里组织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这对于刚念大一的我们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毕竟初来乍到,猛然站到乌泱泱的一群人面前发表演说,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事。为了不把人丢到全校师生面前,我们班报名的人并不多。

等到参赛名单复核的时候,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她们寝室的一个女生在课间的时候毫无避讳的开她的玩笑:“你的前鼻音和后鼻音能分清楚吗?演讲的时候千万别吓得忘词啊,我们等你凯旋哈。”

后来比赛结束,同学的成绩确实不怎么理想,甚至连鼓励奖都没捞着,这下她成了班里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都觉得丑小鸭急着变白天鹅的样子太可笑。


然而即便如此,她每逢学校有类似的比赛,都会积极踊跃的参加,虽然寝室的人因为她过份自信的行为常常对她嗤之以鼻,可是她从来没放弃。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她竟然拿到冠军,那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羡慕至极。到了大四毕业,原本那个被人称作“丑小鸭”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一所985、211的双料大学,她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

后来我们毕业聚会,她和我说,其实每一次参赛她也怕,怕寝室室友甚至更多人的嘲笑,怕面对全校师生那种不认可的目光,她甚至觉得偏安一隅的安稳更能让她感觉到舒适,可是她更怕这一生只能屈就在偏安一隅的舒适中自卑度日,所以才要跳出去,试一试。


2、

一个朋友,前年的时候突然和老公双双离职,两个人说要开始创业。朋友是做新媒体的,他的老公是做建筑设计的,两个人要创的“业”竟然是程序开发。

离职前,朋友的同事给她说:“快三十的人,别折腾了,那么多软件公司倒闭了,你们确定你们就一定能做起来?”

朋友老公的同事也说:“你一个学土木工程的,跑去搞程序开发,别以为会一点编程基础,你就真的能编程,现在的Java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

原本两个人的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不管家人和同事如何劝阻,两个人就是着了魔一样的毅然离开稳定运行的生活轨道,开始了特别艰辛的创业之路。一个做技术拉团队,一个做公司的推广和产品推广。

结果是历经一年的时间,亏得血本无归,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肯定要回归到原来的圈子里继续原来的生活,可是结果并非大家所愿。

朋友的老公因为一年多来自己做产品的项目经验和投资自己进入正轨的编程培训班,成为了正儿八经的程序员,不是那种“码农”的级别,而是基本可以对项目进行架构的层级,虽然为了生活不得不进入一家公司从码农做起,但入职薪资和公司大老板给的职业渠道,比很多工作五六年的程序员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而朋友呢,虽然说钱没有挣到,但是在长达一年的学习中,目前即便不上班也能让自己有稳定的收入,时间到比上班多的多,现在的她每天的时间除了固定几个小时的工作以外,还有大把的时间提升自己。有人笑她没工作,可我却感觉到她为未来继续力量的那种坚定,人云亦云的社会里,她起码找到自己的方向。

好像别人都觉得他们的累死累活的折腾一趟,结局不过与此,但和他们的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一般人身上最容易出现的生活焦虑,在他们那里日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沉着应对生活给的难题,在乱世浮云看到自己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这样的成长也真不是人人能有的。

3、

成长这件事,它的过程其实从来都不是光鲜亮丽的,更多的都是在披荆斩棘中不断历练自己。无论是大学的同学,还是后来能够为自己找到发展方向的朋友夫妻,他们的成长其实没有一刻是停留在原本舒适的区域之内的。

那些来自原生环境的短板,来自其他人嘲笑、否定的情绪,还有来自于自身对现有环境的不满与挣脱,都成为他们去寻求成长的动力,看着他们以破茧成蝶的魄力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样子,我突然发现很多人的成长仅仅只限于年龄。

这个世界上,有人抱怨老板给的工作永远是加量不加价的,有的人在重复的活计里埋怨一份工作的单调与乏味,有的人在别人升职加薪的时候喜欢愤愤不平,有的人在身边的人突然财富自由的时候怀揣各种恶意揣测。


可是当你告诉这批人羡慕别人就跳出自己现在的圈层,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成长,努力学习,努力发现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他们一定也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那一批人,在内心深处,他们习惯于安稳的舒适圈,又见不得别人破釜沉舟的努力。

其实,无论是财富的增长,社会地位的提升,还是个人学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都是一种成长,然而这些被人羡慕的成长,没有一样可以轻松获得的,你所看到的那些成长的背后,是一群在舒适圈外不断雕琢自己的人不断付出努力的艰难,想要成为他们,只有走出来,站出去,然后坚持下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更一文坚持的第12天,和昨天一样,中午睡觉又开始在寻思着写什么,脑袋里能够调用的东西似乎寥寥无几了。突然不知道该...
    阿丹dan阅读 186评论 0 0
  • 每当在市场上看到叫卖红薯面饸络时就忍不住想吃,偶尔买过几次饭,在饭店也专门点过,但从没吃饭过以前的味道。...
    133dba9e3963阅读 381评论 0 0
  • “何为结发?” “高马、霞帔,合卺酒。” “可否具体?” “桃梨、霜风,作伴千秋。” “可否再具体?” “绾君青丝...
    sugar13214阅读 388评论 0 0
  • 今天上课内容是Unit2 Topic1 SectionA,讲的是west hill 的过去和现在。在讲过去时在PP...
    仰望星空L阅读 388评论 0 0
  • 晚上和德叔参加资方的尾牙,看着那个陌生的老司机在另外一桌熟练地叼着烟开着酒,一根接一根,一杯又一杯,还有舞台上激情...
    瑜里阅读 922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