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不是保姆不小心把甜甜摔成骨折,安没有勇气中年辞职,毕竟她已经熬成部门主管,用了十五年的青春。
可生活不由安选择,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一岁。上学的需要她来监督功课,刚会叫“妈妈”的整天粘着她。若再头顶着团队业绩,安就别活了。
“都说聪明的女人可以权衡好事业与家庭,而我既然能做到主管,就算够聪明了吧?但还是没法权衡。”
安在电话那头,大吐苦水。自言带娃比上班累,体累心更累,甚至都快患上焦虑症了。
是啊,哪个当妈的不焦虑?
从宝宝被推出产房的那刻起,妈妈的神经就注定要被他的喜怒哀乐所牵动。
一个月时,担心宝宝吐奶倒流引发窒息,于是失眠成了新妈妈的“入门病”。
六个月时,随着宝宝抵抗力下降,每次带他外出都会担心穿少了感冒、穿多了上火,所以纠结演变成妈妈的常态。
好不容易看着小家伙由爬到走,新的焦虑又伴着喜悦扑面而至:
家里但凡他能垫脚够到的电门通通封上,万一手欠摸了呢?带他去公众场所时少和陌生人说话,万一遇到的是拐卖儿童团伙呢?早教班里,有孩子被传上流感,他会不会也跟着中招儿呢?
一来二去,妄想症成了妈妈们焦虑到极致的“归宿”。
讲真,从怀孕生产到育儿养儿,每一位妈妈性格中多虑的一面都会被无限放大到近乎病态。
02
记得有套著名漫画曾刷爆朋友圈,讲的是女人生娃前后的对比。总结起来一句话,当了妈妈,就算你再有“做回自己”的心,也没有那份力了。
搁在以前,我无法理解,可生了宝宝后才发现,生活完全被孩子绑架。
不但工作被按下暂停键,新书错过宣传期,而且每天24小时单调到只重复喂奶、哄睡、换纸尿裤、做辅食这四项工作。
原本以为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能松口气。可几位当妈的闺蜜用现实告诉我:有了孩子,就甭想抽身!而且更大的焦虑还在后面。
林静的儿子丁丁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熏陶,懂事孝顺,谁见了都竖大拇指,林静也一直引以为傲。
可自打上了幼儿园,受其他孩子影响,丁丁染上了诸多坏毛病,犟嘴、自私,甚至欺负别人。曾经打好的基础教育,因为长时间融入集体而支离破碎。
孩子就是白纸,教育太关键了。尤其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幼年时期,一旦引导不好,直接关乎未来成长。但你总不能把孩子束之高阁,禁止其与同龄人接触吧?
林静在教育上的焦虑从丁丁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有增无减,直到现在上小学,又平添了学业上的忧虑。
怕他上课开小差儿,怕他报喜不报忧,怕他性早熟,怕他自尊心受挫……
其实,很多时候,恰恰是妈妈们主观意识下的“怕”在左右着孩子的成长。
那些被无限放大的焦虑,归根结底都源于妈妈们骨子里期望孩子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过成我们想要的人生。
03
我认识一个美国妈妈伊娃,她的三个孩子目前都已长大成人,而且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
当年,在他们小的时候,伊娃并不像很多中国妈妈这样焦虑满腹。相反,她一直在享受整个育儿的过程。
“适度焦虑可以让妈妈防患于未然,但过分焦虑就多此一举了。”
在伊娃眼中,大部分的焦虑与不安都是储备不足、缺乏经验导致的。所以平时多与儿科医生、教育专家沟通交流,积极参与线上相关课程,积累经验很关键。
打有准备之仗,心里才有底,不是吗?培养教育孩子同样是这么个理。
同时,作为妈妈也要学会排解焦虑,别让过多的忧愁累积成抑郁。
首先分析下焦虑的根源,究竟是内因还是外因在作祟。如果是因为孩子没符合我们所谓的标准而心生焦虑,那就检视下“标准”是否过于苛刻,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而如果是孩子本身确实存在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单纯焦虑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快速找到合理方法进行纠偏才是妈妈们要做的。
是的。婚姻和育儿,是每个女人的修道场。在历练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别无选择地“被牺牲”、“被改变”。
唯有让自己快速成长,一次次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复盘优化的过程中进步,成为一个有决断力、有自信心、有智慧的女人,才能冲出各种鸡毛蒜皮的层层包围,临危不乱,情绪稳定。
感谢亲爱的你一直默默地关注。
我是王诗文。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留下足迹,或搜索新浪微博“王诗文circle”与我交流。
版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