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天还不算太热,一场雨后,我和莺语相约上山拍照。我俩的时间很难凑在一起,6月是书店淡季,她终于可以在双休日调休一天。
雨后的山林青翠润湿,被雨洗过的树木花草洁净无尘,我尤爱草尖上晶莹的水珠和那些初生的昆虫,在手机微距下,它们异乎寻常的动人。
走走拍拍,在一棵枯树上,莺语突然发现了木耳,她惊喜地轻呼起来,迅速采摘。
原本沾花惹草专心拍照的我们,开始全力搜索树林。
莺语从小生活在皇甫山下,幼时便有拈木耳的经历,并将这个经历诉诸于文字,我曾是她忠实的读者,尤其向往她笔下的小村生活。我一直以为只有在被称为“滁州的西双版纳”的皇甫山上,才有野生木耳,却没想到瑯琊山里也有,这令我觉得似乎走进了向往的世界。
但我没有莺语的好眼力,她的目光总能穿过纷乱的枯枝,搜寻到趴在枝桠间的褐色木耳。不一会儿,她便摘了半塑料袋。匆匆的游客也会停下来好奇地看着我们,当他们看见我们在采摘木耳,会好心地提醒木耳有毒,不能随便采食。这使我心生疑虑,莺语却不以为意地说,她从小就采摘木耳,回来用开水烫过再晒干,想吃的时候用水泡开,烧肉炒肉都可以,全家人都吃,从来没有中过毒,而且野生木耳有嚼劲,比超市里卖的那个香!经她这么一说,我才放下心来。她又说食用木耳中毒,大约是因为采回来后处理不当造成。新鲜木耳必须晒干后才可食用,而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这种原生态的采摘引起我强烈兴趣,而想要采摘到更多的木耳必须登山,山里湿度大,便于木耳生长。我们便选择了“十八蹬”这条最长也最为隐秘的登山路。
我很少有拈木耳的经历,眼睛几乎看不到树枝上的木耳,迎面走过都丝毫不见。莺语眼尖,她总能在不起眼的地方迅速捕捉到那一朵朵褐色的小花。有的木耳肉嘟嘟的,大而厚实,采摘起来手感特好。捧着这样的木耳,那心情……美得没法说~当然,也有些肥硕的木耳长在高处,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无计可施。遇到高处木耳,我俩便围在树下,寻找可以垫脚的石块或者长树枝,一门心思想要摘下它们,但总是无法如愿。这也便是我们相约下次再来的诱因。
大山果然没令我们失望,一路采摘,我俩都收获颇丰。下山回到家里,看到这肥嘟嘟的木耳心里满是成就感。将它们洗净用开水烫后放到阳光下晒干,期待着一顿美餐。其实,我对于采摘的喜爱,并非是满足于口福,而是在大自然中那份寻寻觅觅的快乐和意外收获的惊喜。
无论是春季采挖野菜还是夏季的拈木耳,都使我觉得有无与伦比的快乐,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私奉献,总使我对它充满了感激。而在这一次次的采摘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快乐更有身心的健康,所以,总是乐此不疲。
当炎热而干燥的七月过去,八月中旬在一场雨后,我和莺语又开始蠢蠢欲动,相约再去拈木耳。
或许是气温太高湿度不够,这一次收获寥寥。但令我们兴奋的是发现了一大片野生猕猴桃,那一串串青色的果实引得我们昂首翘望,周围树上攀附的藤蔓犹如一张张天网。身在其中,感到的是远离俗世的幽静。静立片刻,听风声鸟鸣,内心是一片安宁。
每次上山总有意外收获和惊喜,当夏季过去,秋季来临,我们期待着深秋的美景。当然,还有漫山遍野即将成熟的野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