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个人商业模式:
1、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2、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3、购买他人的时间之后再卖出去
创业和投资:
投资人购买的本质上还是时间,只不过是创业者的时间(有能力的人的时间)投资者非常看重创业者的素质,而后才会去看创业者所选择的方向。(时间分类:普通人的时间和高手的时间)
创业者想要吸引别人来投资,个人品牌影响力要足够强大,至少要有能力。
在服务行业的所谓"缺陷”,大多数人的每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于是,当你花钱购买服务的时候,本质上是避免了自己的时间花费到那些只能“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去。
大多数人没有把花钱购买他人时间(在他们看来是付费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当做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处理。(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没有“个人管理商业模式”的概念。
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自己省时间,有时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笃信这一点!
人与人之间,他们思考角度,思考根据,思考质量,相差的差异是巨大的。
eg:如果你不肯花钱买服务,而宁愿用自己的时间省下那些钱,更合理的依据是:你确定你的时间价值抵不上那个时间消耗(所以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打的而不是搭公交车或者自己开车,如果条件允许,我会选择私家车)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么做的,也不是这么想的,甚至没有想过。
相比较国外的图书,中国的书本便宜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口基数大,可以通过低价,进行薄利多销。
付费才是捡便宜的本质:(时间>金钱)
“能被批量销售出去的时间更值得购买”——因为实际上它们无比的廉价。(选书的时候销量好的书籍一般内容都不错,当然也可以去看看评价)
“能被更大规模地批量卖出去的时间”——因为“更大规模的销售”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认可”
花钱避免自己的时间花费到“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的事情上去,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个体的价值决定了时间的价格,所以在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时间的情况下,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就是赚到了,而且终将赚到。
若是笃定自己将来能赚到的钱(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最终长得像复利曲线一样,早期攒下来的钱,等到了10年,20年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时间与精力是一样的,具备排他性,不能用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用在另外一件事情上。
绝大多数最终在某个领域成就非凡的人都显得有点“弱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为他们更关心的不是“生活琐事”,而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必然包括自己的不断成长。
成长的方法就是:学习
习得每一个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
拥有更多的技能,就可以拥有更多维度的能量。
进步,成长,是因为学习能力。
学习、进步、成长=进化。
习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目标:终归有一天,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行动: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方法: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省下来的时间全部“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