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法解释我为什么会拿起这本封面写着“畅销全球的成功励志经典”的书来看,以前在书摊上瞄见这一类的书,我基本上都不会看上一眼,我通常看的只是那些在旁边拿着这一类书看着的人,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认真的姿态,就想起我初中看《超级成功学》如获至宝的样子,心中一腔的热血,满胸怀的壮志无处抒发,只能找个全新的本子一句句在抄,每天告诉自己是最好的。
想来,初中时代,可能是我自我感觉最好的时代。
听过很多人提过这本书,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封信,一封家信,类似于《曾国藩家书》这样的东西(当然,《曾国藩家书》我也没有看过)。以为信中的内容就是老爸告诉儿子说,老子在外边是如何如何的奋斗得出了怎样怎样的成绩,我告诉你的都是我真实的人生经历,真正的人生准则,儿子你要学着点。
然而,这不是一封信,《致加西亚的信》只是一篇文章,一个人心血来潮一口气写出来的一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也可以一口气读完,只是后面炒作的人将这篇文章加上知识背景编成一本册子,然后再包装包装,直至变成一本书。
二
这本书触动我的,并不是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公司中懒懒散散,游手好闲员工的感叹和遗憾,也不是对那种像罗文那样员工的声嘶力竭般的呼唤。
老板当然希望每个人都是能将信送到加西亚手上的罗文,所以,老板们看到这本书如获至宝,终于,有人说出他们一直想说的话了,于是老板们大批量购买这本书送给员工,意思是:你们这群收我工资的懒鬼们,都给我勤快和醒目点,老子给你们发工资就是让我省点麻烦,干多点活,赚多点钱。
当然,这些都不能明说,员工一听,估计怨气只会更大,只能扣扣福利改发本书给员工们慢慢看。
可问题是,真有人向前走两步出来说,“老板,我能做罗文,把全公司的事务交给我来处理,你能完全不过问么?”
然而,老板真会像美国总统一样安心地把信交给他么?
老板可能会说,“总统只有一封信,而我有很多很多封,我先给你一封,送完再看你能不能再送下一封……”
旁边的人就会说,“老板说你还真信了,说归说,做归做,情况不一样,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老板想要说的服从,敬业和奉献,不是叫你去夺权。”
可能,这位罗文老兄的结果是只能一直在送信了。
三
附录中,马可-戈尔曼写了一篇叫《上天对你做了什么》的文章。
文中说:就在当晚凌晨两点的时候,我从床上坐了起来,因为上帝对我说话:“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来临,那么我就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上帝不希望我们不仅仅只做那些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单单做方便和舒适的事情,他希望我们能超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顺应自然流动是平庸无奇的。平庸是上帝希望你我最后去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有能力选择做得更好,为什么还要选择平庸呢?”
相对于阿尔伯特-哈伯德救世主般的痛心疾首,我更喜欢马可-戈尔曼关于这个能力与平庸的论述,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地去平庸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去过更精彩的生活,只是,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改变的勇气,不再去抗争,习惯了在人群中跟随,习惯了在长列后排队,习惯了选择与众人一样的平庸。
我相信一个人的改变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改变,一种内化的力量由里向外推进,这种推进有可能是瞬间迸发,也有可能是日日夜夜的思虑积聚而成,而总有一天,一种强烈的感觉就会奔涌而至。
这种感觉,就算你的老板送你一百本书,告诫你一百次,叫你去送一百封信,也不能换来。
就像现在,我厌倦再选择平庸。
如果我们有能力选择做得更好,为什么还要选择平庸呢?
我坚信人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包括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