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2月6日11个城市的国家集中采购正式进行议价谈判,将确定31个药品品种的采购厂家及采购价格。午后,结果出炉,中选品种最大降价幅度超90%。
简单地说,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带量采购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市朝竞价,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
4+7城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就是在11个试点城市(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7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和西安)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确定了31个品种(42个品规),所涉及的原研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都可以参与申报。
带量采购的正式版已于11月15日发布,其采购明细如表一
背景:
· 利益相关方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后,随即在医药行业掀起热议,带量采购将对市场格局带来剧烈影响。
中资外企、原研药仿制药生产商、医院和医生,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反映在患者的用药支出上。
· 产业环境
以往的药品招标,只招标价格,而没有数量,中标企业还需要组织销售队伍进医院做工作,以此促进药品的使用和销售。而根据上述介绍,带量采购是,在招标的时候就承诺药品的销量,且保证在8-15个月之内用完。这就是所谓的“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在过去,医院也可以从医保用药中按药价比例获利,因此制度性的推高了药品采购成本。
· 推动者和动机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带量采购有三大优势:
一是带量采购有确定的商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开展谈判。
二是可减少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
三是有助于推动药品采购流程的完善。药品招投标中,评标专家主体是医生。在存在“二次议价”空间时,为寻求医院补偿的有效渠道,存在主观上预留价格空间以备再议的动机。消除“二次议价”空间,可以反过来规范评标专家的行为,促进评标过程的规范化。
对于患者来说,带量采购的直观好处是,药价或因此得到降低。参考资料
影响范围:
本次“4+7带量采购”的采购量就全国整体药品规模来讲,并不算大。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即使此次招标的回款及带量情况较好,要形成全国性的影响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此次招标的总金额小于60 亿元,占全国的市场规模小于0.5%,招标量占相应品种在11 个城市的30-50%份额,占全国约10-15%。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的影响,品种数及区域和份额都有待扩大。
· 医院方
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开始出现更多的对立
由于带量采购要求医院必须完成采购量,而医生则只有从剩余的30%才能获得利益,这势必加大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医院去积极主动的管理医生的医疗行为。这与之前医院也能从药品获利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药品零加成之后,医院通过供应链业务依然能获得药品收益,医院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往往是不愿意过问。但由于涉及到医保的总额,这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医院管理的积极性被迫加大。
· 药企方
企业一旦中标,则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上海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龚波表示,由于承诺了采购数量,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产品销售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
而一旦落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企业“占领”市常因此维系价格和市场的平衡,成为带量采购中最为关键的博弈。
本次招标中,跨国药企仅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但采购额中资和外企平分秋色。
· 医生和患者
由于联合采购限制在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这意味着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会取最低价,这也意味着医生的处方权大大受限——在过去“以药养医”的模式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一旦联合采购全面推开,医生处方权势必受限明显
医生在药品的利益将受到有力制约,这迫使其改变自身的经济动力,不得不更关注服务性收入和其他非药品收入(比如继续加大检查收入)。
第二,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开始出现更多的对立(同上)
第三,药企的营销模式被迫改变
无论是内资药企的带金销售还是外资药企的学术推广,本质是将医生的利益捆绑在药品上。随着药品使用的控制权上收,药企的传统推广模式都已经无效,只有直接和政府谈判才能奏效。药企需要考虑是否要保留庞大的药代和所谓的学术推广人员,这是20多年来对药企营销最大的冲击。
作者:敖瑞_rick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aec84bd292d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