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谢图书馆举办的这个活动,将我的思绪集中在我与图书馆的过往中。这些与书、与图书馆的经历,是我成长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我有什么爱好,爱读书是第一位的,而且活到老读到老。我问过我的一位同学:“你现在还看书吗?”她说:“谁看它呢”。这位同学当年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顺利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从小干部当到了大干部。再问问身边一些朋友,果然是看书人少不看书人多。于是,我干脆钻进了中小学生队伍里,这是一支最专职的读书人,我们一起泡图书馆。
我对图书馆有感情也有故事。
第一次进图书馆,还是在当小学生的时候。那时候,家的附近是一家企业,企业有专门为职工服务的内部图书馆。图书馆规模不是很大,图书馆里面的每一面墙全部是书架子,架子上有各类书。我既不是职工,也不是职工子弟,便借了两个熟人的图书证。图书证有“本人使用,严禁外借”的字样。图书馆管理员对我算是网开一面,明明知道不合规定却也特允我去借书看。我的少年时代,书的种类和形式都不多,但我是逢书就看,如饥似渴。两个图书证一起用,几乎每天一趟图书馆换书,有时上午借了下午就换,差不多是管理员为我一个人服务。也许他认为我借的书根本没看,借书还书是闹着玩的,终于照章办事,对我下了驱逐令。图书证成了无效证件,我手里攥着,执拗地对着一面墙的书固执地站了一个上午,直到图书馆下班!
学校图书馆一般是不对小学生开放的。有一天,管图书的老师在我上学路上对我说:“你放学来图书馆做小图书管理员吧。”我喜出望外,每天放学按时去图书馆去整理图书,顺便向老师提出借书。那时,学校里上课时间少,停课时间多,而我却不乏有书看,整理图书,各种书名也让我乐不思蜀。这位老师明明是偏爱我,但是我对老师并不熟悉,而且在我上高中时,在后勤处我认出了老师,老师却一点也记不住我了。老师就是这样吧,无论帮助了多少学生,都不会刻意记住曾为他做了什么。
高中毕业后,我的人生处在了最低谷,升学无门就业无路,慈父溘然离世。生活的困境,前途的渺茫一起冲击着我。夜幕垂帷,繁星点点,我坐在家属楼前的水泥墩上,久久不想回家,默默地向天空诉说我内心的伤痛。忽然,我看到了父亲单位图书阅览室的灯光。何以解忧,唯有看书。于是,我爬上了三楼,推开了阅览室的门。管理员是一位阿姨,既是父亲单位的阅览室,阿姨也算是父亲的同事吧。然而,照章办事的阿姨以我不是职工为由毫不留情地把我赶了出来,而且刻不容缓。我贸然进入职工阅览室,是不是让阿姨以为我是捣乱分子呢?我像吗?下了三楼,走在回家路上,天突然下起了雨,雨水与我的泪水混在一起流淌,如给我内心的伤口撒盐,疼痛难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与这位阿姨楼上楼下办公,走廊上遇见,我还是礼貌地和她打招呼,但是,我很少去那间阅览室,那是我的心被伤过的地方。以至以后多少年,我经常会梦到地震,房倒屋塌,满地是书,伸手可及,我饱饱地做了一个又一个有书读的梦。
被从阅览室赶出来后,我的目光投向了新华书店,那里的书多种类也多,我一去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光看书不买书引起了一位工作人员的注意。阿姨走过来,给我一个凳子,让我坐下来看。这是与阅览室阿姨完全不同的两种做法,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让我感慨万千,对这位阿姨充满了感激。我想,这是一位长辈对一位爱看书的晚辈的欣赏和鼓励吧。我在新华书店看了多长一段时间的书我忘了,但是,那位穿工衣的有气质的阿姨的形象和她送给我的温暖至今还存在脑海中。
参加自学考试学习时,我认识了宣化区宣传部,应该是部长的孟亚民老师,通过他,我办了宣化区图书馆的图书证,也知道了宣化区图书馆。1998年我开始从教带学生,我让我的学生们也办了这个馆的图书证。
我工作了,成家了,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结束了借书抄书的历史,只要自己喜欢的书,遇上就买,而且一买一批。家里处处有书,做一个书架满了,再做一个又满了。有人问,你买这么多书都看完了?我坦率地说,没有。为什么痴心买书?这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2018年,参与市区旅游发展大会一位朋友找到我,想让我帮助搞一个百人国学诵读。我欣然应允。活动场地设在万柳公园南门广场。当我带队去彩排,惊喜地发现,传说中的宣化区刚刚筹建完成的新的图书馆就矗立在这里。庄严、高端、典雅、现代,可以与我到北京去过的几家图书馆相提并论。说我是欣喜若狂一点不为过。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我们演出那天,正是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第一天。忽然,天阴下雨了,我和孩子及家长都躲在图书馆大门前厅下避雨,人多将进入图书馆的门堵住了。图书馆的领导出来,把我们让进到了图书馆里面。我们是进入宣化区图书馆,也叫万柳图书馆的第一批读者,真的没错!那天,来了各级领导,每每走到这些读书的孩子们面前,都驻足聆听,还关心地问询。雨停了,我们在图书馆外面的广场上如期地举行了国学经典百人诵读,这道有气势、有内涵的亮丽风景与新的宣化区图书馆的开启一起成为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之后,我和我的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家长,成为了这个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志愿者。我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爱着、恋着、维护着宣图,服务着来读书的读者。
有人说,一座图书馆点亮一座城市,这话说得特别好。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进图书馆、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嗜好,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就会提升得很快,我们国家的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生存的环境会越来越好,以至于我们的国民旅游时的不雅行为会彻底改变。人间处处有关爱,有温暖,有品质,那么人生多么美好,生活多么幸福,世界多让人向往……
2019年6月13日晨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