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南非记者凯文·卡特的一张《饥饿的苏丹》荣获普利策新闻奖。这张照片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苏丹人民生活的困境,充斥着一股浓浓的悲凉。
同年7月27日,凯文·卡特结束了自己27岁的生命。身边只留着一张纸条:“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饥饿的苏丹》表达的是一个女孩即将饿死在地,而秃鹰在女孩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待着女孩死去。
照片获奖后,很多读者和同行盲目地抨击卡特:“踏在小女孩尸体上获得的普利策!卑鄙自私的人!简直是屠夫!”
这些语言暴力罗列在一起,彻底压垮了凯文·卡特对生活的希望,直接导致了他的轻生。
读到这则真实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会反唇相讥:不就评论了几句话嘛,至于这么严重吗?
针没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没有经历过卡特这种人生的人,难以了解“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背后的沉重。
对那些语言施暴者而言,自己开心就好,打字不用负责的年代,反正“暴力”的又不止我一个!但对那些受害者来说,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些言论,有些甚至直接被击垮。
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承担他人的恶意,因为每个生命都不容易。我们每个人在开口之前,也都应该学会替对方考虑片刻。
那我们在遇到语言暴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想,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要去做一个施暴者。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东西。
在不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正面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佛经云:“实为第一善,妄语第一恶,舍过取功德,是人人中胜。”说实语是第一善,说妄语是第一恶,舍弃具过失的妄语而摄取具功德的实语,这种人是人中的胜士。
《醒世歌》有云:“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别人刚愎自用,却难以觉察自身的痼疾。原因很简单,人在指摘他人的时候可以居高临下,否定自己的时候却总是装聋作哑。在他人那里锱铢必较,在自己这里信马由缰,几乎是所有凡夫的通病。
不揭人短,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问题。我们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要说正直、清净的正语则不容易。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向佛等等。如果只是在谈论是非,棒责他人,则会蒙蔽自己的心性,障碍解脱之道。
能守口,便能入道,缘起清净,一切吉祥。希望语言暴力远离我们每一个人,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