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买到手我就回家读了起来。
“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 ”
这是《围城》的开头,我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很有点儿像读过的十九世纪欧洲小说的那种笔法和腔调。再往下,开始描述方鸿渐乘坐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回国的几天海上生活。 当时读来全无感觉,入不了巷。搁下几天后再读,还是不行。又过了几个月,到了暑假,忍不住又捡起来读,勉力撑过前面十几页,终于豁然开朗,渐入佳境,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幽默和笔力,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读的过程不时被小说里面对人性的入微刻画和精致的小刻薄逗笑,只是越读到最后越笑不出来,读完合上书,竟觉得自己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
有时候,你读不进去一本公认的好书,也许并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书的错,只是时机不对。一旦时机对了,撑过了前面几页,你就很容易进入那本书,书也很容易进入你。只是我初中就读到《围城》,怕是有点儿早了。我那么早就能读懂它,可说得上有点儿早熟,这大概并不好。
后来那本《围城》几年里我又读过几回。
《围城》的情节结构很简单,有点类似于十七世纪欧洲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的经历见闻为单线索,描述他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男主人公方鸿渐其实也是个流浪汉,一个有文化的体面的流浪汉。他从国外留学归来,到上海,到湖南,到香港,又回到上海,流浪的路程由起点回到起点,他的漂泊挣扎,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两个欲望:生存的欲望(找个谋生的饭碗),性的欲望(你当然也可以说是爱的欲望,找个他爱的女人)。
我也想到了阿Q,阿Q的故事说到底不也是有关这两个欲望的故事?他偷萝卜,摸小尼姑,追吴妈,跑到城里为盗窃集团望风,不也就是为了生存和性?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故事,也都是有关这两个欲望的故事。人类的大多故事其实也都是有关这两个欲望的故事。 阿Q的悲惨之处在于,他作为一个中国最最底层的农民,几乎完全没有实现自己这两个欲望的机会,只能铤而走险。
方鸿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倒是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欲望,可是也失败了,败在哪里?一个倒霉蛋失败者的产生,大致有三个原因:社会、命运、性格。方鸿渐在事业和爱情上双双大败,是败在自己的性格。 爱情之败,最惨烈的自然是败给唐晓芙。方鸿渐在孙柔嘉面前也是败了,那败得窝窝囊囊,落在了孙的温柔陷阱里。方鸿渐性格中的懦弱,无主见,被动的缺点暴露得清清楚楚。
在被唐晓芙分手的那个雨天,书中这样写道:
“她送着鸿渐,希他还有话说。外面雨下得正大,她送到门口,真想留他等雨势稍杀再走。鸿渐披上雨衣,看看唐小姐,瑟缩不敢拉手。唐小姐见他眼睛里的光亮,给那一阵泪滤干了,低眼不忍再看……”
如果方鸿渐再勇敢一些,再坚持一些,唐晓芙就会心软,就会来楼下接他。
“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用人请他回来。这一分她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分付女用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
很多年后我再次读到这个地方,还是很想笑,也很想哭。方鸿渐终于还是失去了他最爱的女人,尽管他曾经是那么有希望。再想想,我又有什么资格为方鸿渐而哭?方鸿渐毕竟还是有机会,只是因他性格上的弱点错失了。我离最爱的女人的距离比方鸿渐离唐晓芙的距离不是远得多?我该为自己大哭一场。
在事业上,从岳丈的点金银行到高松年的三闾大学,方鸿渐一败再败,主要也是性格所致。赵辛楣曾经评价方鸿渐“你不讨厌,可全然没有用处。”可我们读完《围城》,还是忍不住要喜欢上方鸿渐,并对之抱以同情。因为每个人,特别是中国男人,尤其是中国男性知识分子,都能从方鸿渐身上看到自己。
我曾写过,“我就是方鸿渐,胆怯,懦弱,被动,懒惰。貌似清高,其实根本没有清高的资格,自以为是,却又随波逐流,百无一用……”
如果可以选择,我自然愿意当赵辛楣,娶妻当然也不要苏文纨,也不要孙柔嘉,还是要唐晓芙。可惜人生其实没得多少选择,你既选不了成什么样的人,也选不了娶什么样的人。
不过,就算方鸿渐娶了唐晓芙,在三闾大学当上教授,他的生活就能圆满吗?也还是不能!《围城》里的金句已说破了这层道理:“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娶了唐晓芙的方鸿渐,说不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磕磕碰碰之余,还会念起苏文纨孙柔嘉的好呢!甚至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娶更爱自己的苏文纨。
人生的尴尬处还在于,就算你有得选,你也总会觉得当初没选的那个选择才是最正确的!
这几年我又读了叔本华,对《围城》又有了新体悟。说婚姻是座围城,事业工作又何尝不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座大围城? 这座永恒的围城就是我们的欲望。 我们总是想得到什么,但得到不久就会觉得乏味,厌倦,又会想得到新的欲望。我们想走进一座座围城,可进去之后就又想出来,出来之后茫然无路,又想进新的围城,疲于奔命,难得解脱。
得到了爱情,走进婚姻了,但那种快乐又能持续多久?婚姻生活哪个不是平平淡淡甚或有点乏味的?事业做成了,功成名就了,午夜梦回,是不是偶尔也觉得茫然若失?有一种新的空虚感?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痛苦;可欲望满足了人又觉得无聊和倦怠,想追逐新的欲望,又陷入新的痛苦。这个循环才是人类最大的宿命和悲剧吧。
钱钟书的深刻处是,他并不想把个体生命的困境简单归因于社会,《围城》以民国为背景,也不乏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可并不是社会批判小说,也不是什么讽刺小说。以批判讽刺小说的角度读《围城》,是把《围城》读小了。
《围城》讲的是人性,讲的是人普遍的欲望和困境,给我们展现的是人的挣扎和无奈。所以《围城》在四十年代出版,到八十年代重见天日,睽违四十年,但一出版就成热销书,长销书,直到今天的人们读来,依然感同身受,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经常听到有人说《围城》刻薄,也许是吧。不过,钱钟书用他手术刀般锋利冷酷的笔,给你剖开了爱情婚姻人性人生的真相,不好吗?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如果这是刻薄,我真是喜欢这种刻薄。鸡汤文倒是温柔,可里面说的人生真相大半都是假的,浪费了你的时间和钱,这才叫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