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之间,一年又过去了。这一年来堪称水逆,是个积累年。在读书上多了随意,少了偏执;多了精细,少了粗略。
1.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网文也有很多佳作。这本书虽然难逃爽文本质,但是对于很多商业逻辑、人性把握,都还是精准老道的。若是大学时即读此书,在方向抉择上可能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执念。
2. 扯淡集
重读校长佳作,依然觉得校长很多看法直达本质,够深刻!
不过深刻之余,也能看出校长年轻时也是个文青。另外就是有点啰嗦,唯恐读者看不懂,哈哈哈!
3. 幽微的人性
作者李玫瑾,短视频平台上经常看到她分析犯罪心理的言论,就找来书看了下。没想到只是在各种电视节目上的发言汇总,不成体系,圈钱之作。
4. 江小涓学术自传
作者从高校毕业、社科院工作,因为学术研究引起高层注意,最终跻身高层智囊行列,得以参与国家决策。纵然有其父是体制内领导的原因,但助力有限,足可视为中国普通家庭如何一步步向上,参与、影响国家决策的典范。
从此书中也可一窥国家制定经济、公共政策决策时的思路、逻辑,感叹高层有此格局、公心,我国前途必然大好。否则偌大国家,上梁偏1度,下梁就歪不可支了。
5. 价值
高瓴资本的张磊所著。高考状元、耶鲁高材生,聪明是聪明的,写的也不能说没有干货。但是从近期其退出教培行业等作为来看,真是应了那句话:四十岁以上的成功男人,嘴里没一句实话。
6. 晚清沧海事
对晚清以来xj的反复撕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试图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上,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从书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烈们,虽然很多迂腐,但是道德层面上不输于任何国度、任何人。正是他们勇敢的努力,才让我们现在仍然有辽阔的版图,骄傲的胸膛。
7.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比较平庸的一本书,潦草读过,已经忘记了。
8. 西行漫记
这本书对当时的延安近乎白描的陈述,给人描绘出一种非常向往的生活。现在都很难想象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令人感动,令人向往。
9. 遥远的救世主
这本书,连同其改编电视剧《天道》,在我这里都是毁誉参半:好就好在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坏就坏在作者为了说出这些话而编的人和事不接地气。诸多文艺工作者都有这个问题:为了尝醋而包饺子。
所以这本书还是属于有佳句而无佳篇。
10. 超新星纪元
大刘在《三体》前的作品。科幻意味不浓,反而更像想象类作品。好就好在这个设定:全地球所有12岁以上的人都同时死去,剩下的孩子们会如何管理这个世界。
11. 林彪的这一生
有两个收获:
A. 教员批评陈毅主义时的名句: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可作人生格言。
B. 101优点在于聪敏、冷静,永远认清形势。缺点也在于此:容易流于投机主义。没有坚持的人就像不筋道的面条,是没有嚼劲的。这种格局很难让人想象教员会将其指定为接班人。
全书写到海南解放而止。也应了那句话: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
12. 中国农民调查
看头两章以为是发牢骚的书,没想到越往后越引人入胜,从农民减负,写到基层架构冗余、财政成本摊派,再到基层撤区并乡、各县自找农业亮点(比如很多地方提出的药业兴县),再到通过农业税费改革,倒逼诸多矛盾放到桌面上来,再逐个攻破。再联想到总设计师说「中国的经济如果出问题,一定是出在农业」,真是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