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那人,那山,那水》是部比较经典的影片,我所理解的经典是精彩。电影一开场,流露出的感受就是朴实娴静,没有美剧快节奏的炫酷,也没有武侠剧的刀光剑影。整部片子88分钟,我从片头看到片尾,没有快进,只是很享受很耐心地听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一个邮包,一顶斗笠,一个水壶。因为腿疾提前退休的老乡邮员(父亲),带着即将接任自己岗位的儿子熟悉送信之路。父亲做了几十年的乡邮员,为了给深山里的乡亲们送信,他不是在送信的路上,就是在取信的路上。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父亲,儿子是对他有隔阂的,他回家少,从不打骂孩子,但儿子怕他,没来由的,我认为这应该时光集成的疏离。儿子很少叫父亲“爸”,当他们出发时,父亲因为儿子不停叫“妈”,他竟可爱地吃起醋来,“妈、妈呀,叫得真亲!”
故事往后深入,一是揭露父亲及儿子今后送信之路的艰辛,再就是打通儿子对父亲的隔阂。为快速将信送达给乡亲们,父亲趟河抄近路,河水那么凉,长年累月的,就落下了腿疾,儿子开始心疼父亲。过河时,儿子说有我在你再也不用下水了。儿子背着父亲,泪水噙满了父亲的眼眶,当儿子能背动爹时,说明儿子长成了,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画面,太淳朴,我感动到哽咽。父亲是个善良的人,他隔三差五地给五婆送那封不存在的信,给她念信,父亲心疼五婆,知道她等孙子的信等得焦急。儿子责怪父亲,认为他不应该包庇她的孙子,父亲却有他的理由,儿子答应帮五婆送信,应该也是认可父亲的善举。
关于爱情。儿子说他不会爱上山里的姑娘,父亲不明白,他问是不是因为她们土、穷?儿子回答得却是他不想让她们像他母亲那样一辈子想家,山里的人喜欢住在山里,就像脚穿在鞋子里,舒服。这也引起了父亲对母亲的愧疚,母亲等了父亲二十多年。外头奔波的人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顾不得想家,但是家里的人总是牵挂外面的人,因此也原谅了外头的人。但父亲顾不上家里人,却总是挂念着山里的人,葛荣家,冯五行,五婆……
父亲视邮件如同生命,他叮嘱儿子邮包不是自家的米袋子,得小心谨慎,要轻拿轻放。儿子为了回头找落下自己很远的父亲,他放下邮包,折转身去寻人。尽管邮包没丢,父亲还是教训了他,包在人在,责任也。影片最后,父亲腿疾犯了,他痛苦无力地敲打膝盖,儿子自告奋勇要独自去送最后几封信件,却不想大风骤起,信件被吹散,此时的父亲全然不顾腿伤,奋力追逐信件,那种拼尽全力也要确保信件无损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邮包,一顶斗笠,一个水壶,一生敬业的乡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