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从众效应:
指的是当某一个体成为某个团体的成员时,其行为常追随团体的某种行为模式。通常,这种一个团体对其成员行为的不成文规定及约束被称为“社会规范”。
认真思考一下,你或许会想起,在生活中有时你的行为与你的态度、信仰、道德并不同步或一致。很有可能,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你正处于某一群体之中,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那样做,所以你也就跟随着那样做了。这也是乌合之众里提到的,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从众对于我们的行为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某些时候会使我们的行为偏离自身的内驱力,做出一些原本不可能做的事。所以,从众非常值得行为科学家投注兴趣并开展研究。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有人对从众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个人就是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他关于从众的系列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从众行为的大量新信息,而且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许多道路。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原因是因为显得合群,当你渐渐的被融合,自身原本的特性被同化后消失,你就变成了人云亦云中的一名,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样。但是在从众效应的推进下,我们自己是意识不到我们变笨的过程的。
而被人记住的或者能做出成就来的,总是那些坚持自己,我行我素的人,因为迥异而被关注,当然也被鄙薄,重要的是太多人不能够承受这种压力。也为了追求在群体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放弃自我,这还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强大的基因作祟。
因为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存条件恶劣,大家必须要以群居的方式才得以抵御风险。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从众:
因为人天生都要追求归属感:团体的吸引力及成员的归属感。研究证明,个体越为某一团体所吸引,对这一团体越有归属感,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顺应该团体的态度与行为(参见Forsyth,1983)。如果你喜欢某一团体而且觉得自己是他们的一员(他们是你的参照群体),那么你顺应于该团体的倾向性将是非常强烈的。
当人们处于那些不知如何表现才恰如其分的情境中,会表现出更多的从众倾向。
文化在从众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Bond & Smith,1996)。在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比如日本、印度,所进行的从众研究发现,人们的从众行为都远远多于具有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家的人民,如美国(参见研究28中川迪斯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研究)。这些发现再次证明心理学研究决不能忽视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实际影响。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是由这个人日常的行为积累造就的。
当一个儿童正处在成长时期的时候,他的行为也是受从众效应的影响。因为强大的基因不区分大人小孩的同样发挥作用。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帮孩子创造一个向上的环境,帮他们进入一个好的朋友团体。
我每次发现米粒儿同学爱玩那些贴纸,集卡片,我问她的时候,为什么他会喜欢,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多么喜欢,但是当他一旦到了学校中,周围的朋友们都是这样收集卡片,讨论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她也变得热衷,看起来很热爱,这就是她为了顺从学校里小团体的行为,思想,从众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学霸寝室的人都容易成为学霸,从众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你要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一个学霸堆里去。
当然这也是一个概率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按照从众效应发展下去,只是概率很大。
认清楚自己,做自己多重要又有多难
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人和事,需要克服的困难远远比预想的多得多,因为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做得到,反而先一步发现了各种阻挡,于是有一部分人就选择了放弃,而剩下的人,一部分成了疯子,一部分成了天才。也许执着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执着就已经让他们放弃了太多太多,全部的气力都用去追逐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