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阅读完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著的《在人间》这部作品,不由自主的想起这样一段歌词:
我要稳稳的幸福 能抵挡末日的残酷
――从内容看《在人间》
每个孩子早早地进入社会的大熔炉,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遭受家庭巨变。主人公阿廖沙幼年时便失去双亲,寄宿到外祖父母家,不幸的是,外祖父也破产了,迫于生计需要,阿廖沙十岁时被迫走进社会,人间生活就迫不及待的向他展示了十分丑陋的一面。他在鞋店工作、在船上当洗碗工、当学徒,阿廖沙所经历的全是在底层人民周围、在社会边缘生活着的人,他们当面献殷勤,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无尽的互相谩骂、互相迫害,这些低俗的人们只是日复一日的麻木工作,不去多想未来了,尽管如此,阿廖沙还是决定坚持做一个善良、人们所需要的人。
――从社会背景看《在人间》
这部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下层人民困苦、阴暗的社会生活;联系当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背景,尽管正在进入复兴民族阶段,人民要在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仍需不断努力。
――从现实存在看《在人间》
“他在厨房里睡觉,正对着厕所的门。”对于当今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们,有不少人正租住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吧?上班时不仅朝九晚五,还得加班加点,这与在学校里所幻想的生活太有出入了,已经过上了自己曾经厌恶的生活。
“春天到了,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都更加灿烂;桦树和小草的新绿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聆听着百灵鸟的鸣啭……可是我不得不没完没了地把刷洗干净的冬天的衣服收进箱子里,再撒上烟叶;或者搬家具、拖地……都是一些无聊透顶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与阿廖沙的生活正是如此轮转,或许你正站在公司的走廊上,臆想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去旅行、又可能你是位学生,正在出神着想什么时候才能逃离这沉闷的象牙塔,所有的人都被生活困扰,我们幻想过与世俗不同的生活,谁又曾想掉入生活的陷阱中。
在《厨师与小兵》这一章节里,阿廖沙所看到的是人们以侮辱别人为乐,以别人的痛苦为乐的一面,可憎的是,那些人又坐在矮矮的天蓬下,喝酒打牌、聊天观景,十分优雅地交谈,好像刚才起哄的不是他们,他们又像现实中的尘土似的,变得平凡而又安闲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想必也生活在你我身边,这些人又高尚的把自己置身事外,永远打着为人高尚的旗号,干的尽是愚弄别人之事。
阿廖沙在船上工作,遇到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这是幸运的,这个人对他说:“要想成为聪明的人,就得读好书!只有读了所有的书,才能发现好书。”而阿廖沙也在那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他被辞退后,回到外祖父母家时,外祖父曾言“人活着实在不容易啊!世界好像黑夜,你自己要照亮自己的路。”生活的尽头会有转角,我们会遇到鞭策我们的人或事,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某位陌生人、某本书,同样重要的还是自己鞭策自己。
――从艺术特色看《在人间》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者作品,高尔基通过所描述的主人公阿廖沙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人物,通过他的内心世界、他对社会的思索去看整个人间生活,笔调平实,没有丝毫华丽,却道尽“人间正是沧桑”。但阿廖沙有正视现实的勇气,面对生活时,是永远以积极主动、实实向上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他也困惑不解一些人的想法、做法,但他没有沉没于那个世俗的环境,而是呐喊“我要努力改变这一切。”
实际上,我们与周围的生活格格不入,甚至万分孤独,有太多的束缚,生活的苦难太多了,无法忽略不计,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仍处在为生活奔波的日子,又要与人周旋,或许某一时刻,我们也像阿廖沙一样自问――生活就是这样了吗?我的一生和他们一样?没有再好一点的生活吗?同时,如果我们对现实看清楚一点,也许我们也会像阿廖沙最后做的决定一样――为爱意、幸福、快乐、真实、漂亮……而努力,为所有的美好义无反顾。
笔者最后想再提及一段写实般的歌词,由林夕先生作词的《人间》中写到: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 才变得闹哄哄
生而为人,我们都要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