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思考一下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赶上时代发展速度的年轻人 ?
超级互联网风暴裹挟之下,时间维度被冲击分割,空间维度被联结复现。我们拼了命似的用自己的眼眸透过那一方小小的世界(手机)捕捉各种“态势”,生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一晃神,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抓住。我们驻足于时代发展的一隅,在这个深刻的时代里,心安理得地肤浅着。
01.放弃那些肤浅的努力。
对,这是一个努力的时代,但绝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努力的时代。
储殷在《演说家》的舞台上说:“努力,真的能致富吗?努力的结果,可能只是库存。”可还有一种更加惨痛的人生悲剧,竟连库存都没留下,那就是之前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所谓“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这个时代崇尚“共享”,知识付费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知识最大限度共享的时代。于是,我们像个舍不得停下来的陀螺一样“享受着”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红利”。我们从未停下来,也从未忘记为何出发。可人生还有另一种悲剧:在中途,迷了路。
特别认同《精进》里的一句话:“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而精进的真正意义,正在于精准地进步。精准本身,即是一种谋略。
人生,与其说是在拿努力拼一个明天。倒不如说是在拿世界观、方法论拼一个未来。世界观是方向,方法论是谋略。世界观绝非拘泥于时代一隅,而是对整个时代脉动的敏锐把握;方法论则是基于世界观的精准进步。
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愈发苛刻。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努力,已不是一种蛮力坚持,而是一套优化升级的努力系统。
02.直播风气的转变,应该是演说家的集结。
你若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痛点,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直播,无疑是解决现代人类痛点的精神食粮。信息技术更深层次地解放生产力,新型网络经济焕发的勃勃生气,人们虎视眈眈于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直播,见证了一个建立个人品牌的时代。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品牌,之于社会舆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于是,有一群人的碎片化时间被“吞噬”,无聊着别人的无聊,还沾沾自喜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时代赋予我们一个平台,可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些什么,却取决于我们这群还尚未成熟的人类。表达的平台,应该是观点与思想的集结地,而非生活的跑马场。
这个时代的言论最自由,这个时代也便最危险。我们似乎一下子,被一个新兴的时代,整懵圈了。
时代,赋予你我舞台。而你我,本应更深刻地思考在这个舞台上为世人演绎些什么,才不算辜负了这个时代。
03.北上广是梦想的角逐场,绝非梦想的代名词。
时代的脉搏,在北上广愈发踊跃的跳动着。我们似乎一直辗转在途中,却渐渐忘记初衷,也愈发看不清前方的方向。于是,被这座城市的脉动裹挟着前进。然后,在某个深夜,对自己发问,却迟迟找不到出口。
愈残酷的地方,也愈发公平。只可惜:你我贪恋的,只是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样的城市有一席立足之地?后来,我读了很多关于北上广的故事,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这个世界,从来不属于享受者,而是创造者。他们是一群像这个城市一般的青年人,他们包容、开放、激进、创新。他们志在让这个城市因自己而变得愈发美好。北上广接纳的,永远是那些能够进一步造就这座城市的人。
新时代的梦想,愈发宽容。它不在北上广,甚至都不被局限于任何一个物化的空间范围,它有无限种可能性、创造性。等待着人类,在这个时代里:挖掘、探索。
04.时代创新的本原:由内而外
我们这个时代很奇怪,我们醉心于花花世界,却很少关照自己的内心。我们被庞杂的信息冲击着,我们渐渐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由外而内的冲击,是被动的;由内而外的建设,却是创造性的。
我们投身于那个被信息所堆砌的物化世界,却忽视给养自己内心真正的精神家园。时代,属于那些由内而外思考其本原的人。
马云曾说:人类新的痛点,就是新的机遇。正是这种基于人内心的关照,往往会造就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囫囵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实则是游走于生活之外。我们似乎为了曾相遇的任何一个人活着,唯独,忘了自己。
人类建设每一寸土地,其根本意义上也仅仅在于能够更加心安理得地回归自己的内心。
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放眼世界,更要求我们回归自己、回归人类共通的“点”去创造一个更契合于人类心灵的世界。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那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多么富有辩证意义色彩的话语。这个时代最好,也最苛刻。这个时代看似遍地都是机会,但绝不是一个轻易就可以成功的时代。而你我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成为配得上这个时代的新一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