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不动、成绩差的学生才学文科已经成了多数家长学生老师的共识,将来就业难恐怕只是原因之一。
我最近在读《重新发现社会》一书,其中一些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术语和掌故,我常常需要上网查资料才能看懂,最可笑的是,作为一名文科生,高中把“社会主义”四个字写了无数次,大学更是一节不落学了两年的马哲毛概,现在看着书名,却不能回答什么是“社会”的问题。
上学的时候我可以说是个勤学好问的所谓好学生了,毕业后却发现,曾经耗费了大量精力记忆的内容,除了赢得一个还不错的分数之外百无一用:高考英语近乎满分,却不能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高三时可以随手画全球的气候图洋流图,到现在还是辨不清东南西北。相反的,我对历史科目从不太感兴趣,但因为在文学阅读中发现许多曾经的课本中语焉不详甚或捏造歪曲的细枝末节,倒开始买一些通史来弥补。
当然,正如学习函数几何不是为了买菜算账的,学习的意义在于其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具体知识的记忆,然而,在“把学校所教的知识遗忘之后”,我悲哀地发现什么都没有剩下。理工科的学生至少还可以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中,一定程度地培养科学精神,文科生有几个具备人文精神的呢?
据说是全国最贵的私塾——今日学堂的创始人张健柏在招聘教师时,所有科目只招理工科学生,作为前武大哲学系教授,张健柏坦言,文科生被文科教育伤得太重,难以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