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奶奶家的前院不小,差不多有15平方米。西边是并排的鸡、鸭窝,东边是爷爷精心料理的葡萄架及一小池花圃,奶奶还在靠近窗下的位置特别辟出一块地种了棵无花果树。
经历了凛冽寒冬的洗礼,小院的热闹也跟着春日的第一缕风来了。我在松动的土里翻出硕大的蚯蚓,而丝丝新绿也从褐黑色的土缝里探出头来,大门口的房檐下等来了回迁的燕子,蹚水到房后的小河里又能捉到许多小鱼了。
那时候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我的印象里童年却什么都不缺。平日里有新产的热乎鸡蛋,还有奶奶腌的金黄的、冒油的咸鸭蛋。秋日里的小院最热闹,如茵的头顶上方满是各色的葡萄。甘甜奶香的、有籽无籽的、椭圆的浑圆的,任何一颗咬下去都是可以回味一辈子的香甜。神秘的无花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因为那时的我把没熟的果子连皮吞下,竟然对它从此产生了无比的厌恶。
每天晨起我会把最喜欢的大懒腰留在院子里,同时狠狠吸进几口清冽纯净的空气,再把各个小屋的窗户打开,让温柔的风替换掉屋内浑浊的空气。
但,堂屋的窗户却是不敢打开的,因为那里有个很大的马蜂窝吊在靠近窗沿的外墙上,每天能看到数十只金黄色的健硕的马蜂嗡嗡地爬进爬出,如果开窗可能会放进屋里来,由此引发悲剧。所以,几乎半天的时间里,堂屋的味道都很难闻。
“老头子,咱们商量一下,还是把那个马蜂窝捅了吧?”奶奶站在窗口抬眼望着“大莲蓬”说:“捂了一宿,这屋里的味道实在是难闻啊。”
说话间,爷爷也站过来,左右瞄着,看了几秒:“不行,太大了,危险。”
“没事儿的,用衣服把头包住就行,捅下来就赶紧跑。”奶奶还是坚持,“总不能一直不开窗的。等我回头找人来帮忙。”
爷爷赶忙摆手:“不要惹它,不开就不开嘛。秋天的马蜂,厉害得很呐。”
我和哥哥也并排站在窗户下,看看爷爷奶奶,又看看马蜂窝。
吃过午饭,爷爷奶奶去睡午觉了,哥哥把我拉到院子里,指着马蜂窝说:“妹,咱们把这个马蜂窝捅下来好不好?”
我摇着拨浪鼓似的脑袋:“不行不行,爷爷说秋天的马蜂太厉害了。”
“不会的,哥有办法。”他边说边用手开始比活起来,“用一根长竹竿就行的。”说完,眯起眼睛,“咚,就这样。一掉下来我们就跑。”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哥哥,我怕。”我拽着他的衣服,“不听话爷爷会打我们的。”
他用手搓一下鼻头,扬起得意洋洋的眉头,嘴角上扬:“别怕,捅掉了马蜂窝,奶奶肯定还会奖励我们的。”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跟在哥哥屁股后边去伙房拣出来两根竹竿,他找了绳子把竹竿紧紧绑在一起,又在地面上戳了戳,确定很结实了后,用手一摆:“走。”
我俩站在马蜂窝下边,相互对视了一眼后,只见哥哥小心翼翼地将竹竿端起来,一点点接近目标。中午炽热的太阳下,似乎马蜂也很烦躁,嗡嗡地更响了。
“哥哥,我怕。”我伸手拽住他的胳膊。
“别怕,一会儿你来喊一二三,我来捅,只要蜂窝掉下来,咱们赶紧跑回屋就行。”他咬了咬嘴唇,深深吐出一口气,此刻竹竿离马蜂窝越来越近,三三两两的马蜂落到了竹竿上。
我的手心出了汗,不禁捏起拳头,“我现在数吗?”
“嗯,数吧。”
“一、二……”我努力发声,但不自觉地嘴唇就开始发抖,这个“三”被黏在牙齿上怎么也吐不出来。
哥哥的竹竿已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他接过声,大喊一声“三”,那2米的竹竿就已经戳到了马蜂窝,一下!蜂窝晃了晃,依然挂着原处,他又发力,只听“嗵”的 一声,蜂窝从高处掉了下来,弹到窗台沿边,离我们近在咫尺。
瞬间,一窝马蜂如同土黄色的风暴般向我俩冲了过来,哥哥扔掉竹竿,拉住我还没能跑到门口,我们瞬间就被马蜂包围了。我开始尖叫,他则呜嗷呜嗷喊着,院子里瞬时乱成了一团。
我感到自己的脑门上像被针扎得刺痛起来,紧接着是脸上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下意识用手使劲一拍,竟然摸到了马蜂,“哇哇”哭得更响了。
就在这时,我的耳边传来“欻欻”的风声,不知道是谁抡着衣服在驱赶马蜂,很快,我俩就被拉进了屋里。
惊魂未定的我看到哥哥时,哭得更厉害了。只见他的左眼肿成了一条缝,眼睛上方有个红枣那么大的包,同样的脓包在他的额头和脖子上也有,就连手背也没能幸免,尽管我也被叮了两个大包,可是比起他,自己明显幸运了很多。
看到我们被马蜂叮成了这样,爷爷奶奶立刻忙乎起来,又是大蒜擦,又是用酒洗,却丝毫没管用,最后没办法,只能带我们去打针,七七八八折腾了足有1个来星期才算消了肿。
这期间,每当我进出堂屋经过蜂巢掉落的地方,身体都情不自禁地发抖,甚至还会在梦到成群的马蜂就贴在眼前或是身后追着叮我。
直到后来,爷爷把扔在花圃里的蜂窝指给我看,我才发现那个曾经恐怖又威力无比的东西如今已成了一只破败的莲蓬,里边一只马蜂都没了。
打那以后,我把“只要你不惹马蜂,马蜂绝不会叮你”这句话看做是救命箴言,能避则避。当妈后,每每秋季时分接娃放学,总会遭遇三五马蜂萦绕身旁,尽管自己内心慌的一批,但还是要佯装淡定地告诉孩子:“别怕,别打,只要你不惹它,它绝不会叮你。”
是的,当年听爷爷的话肯定没错;如今,听妈妈的话也肯定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