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我启发很大的点是:让我意识到,在做事的时候太关注「How」也就是怎么做的层面,而在做事前没想清楚『Why』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否想清楚「why」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因为这个问题问的是做这件事的「初心本谋」。这也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和保持的『止于至善』的「原点」。
从这个『原点』出发去做事,所有行动始终围绕和保持在这个「原点」上,把这件事做成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对的事。在选择做一件本来就对的事,谁做都能做成,不在于谁做,而在于这件事本身就是对的。我在这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无我」。
也就是说,当我清晰自己在做对的事,即使这件事很难做、做的很慢,即使没有人秉持这样的信念去做这件事,只要它是对的,一直做下去,终有一天能做成。这件事之所以能做成,不在于谁在做,而是这件事本身就是对的。当想清楚这条逻辑,其实就更能屏蔽外界的噪声了。
华杉老师讲道:“你不要去想到你要创办一个企业,你首先要想到你去解决一个问题,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观念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就是,如果一家企业从创建之处就想清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所有行动都是在围绕这个问题去做,它必然是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基业长青对于它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能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需要它,社会离不开它。
其实在这里体会到的是「修因不修果」,修因也就是思考、回答why的部分,并付诸行动。
华杉老师讲道:“华与华就由此发展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企业战略的方法论的模型,叫企业社会责任、经营使命和企业战略的三位一体,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经营使命=企业战略。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呢?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社会承担解决哪一方面问题的责任。而这也就是企业的经营使命。我们说企业社会责任等于经营使命。经营使命就是你为社会承担的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使命决定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等于经营使命,经营使命就决定了战略,这样我们就重新定义了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不是企业的战略,而是企业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社会制定了战略。那么,我这里所指的企业战略是什么呢?主要就是指企业的业务战略,也就是它的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
华杉老师这段解读让我看见,我们所认为的『企业战略』上面还有两个层级,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使命。这两个层级通常藏在创始人的脑子里,是创始人创办企业的发心和情怀。这个发心和情怀直接影响的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更具体的,从企业经营的层面提出的「业务战略」,也就是企业的“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这里让我明白,在学习企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模仿产品和行为是没用的,看不见的部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