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即将毕业的大四dog,用自己的血泪史来说一下大学四年对自我提升很关键的几个思维转变吧。
总结:
1.不用过去的经验创造现在
2.逻辑总是受害者思维
3.不要害怕犯错和批评
4.自我用过程成长,社会用结果丈量
5.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幸福感
1.不用过去的经验来创造现在
小学时候是一个小胖子,那时候经常被别人打击跑的慢,长的胖,心里一直很自卑,自己在运动这方面不断地暗示自己“我不行”,导致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体育一直很差,即使是高中身高长到了一米八整个人被拉长了,跑个一千米还是要死要活的。
这样的状态一直到我上大学,报了一所东北的大学,离家几千里。大学第一次体育测试一千米,我告诉自己“这里没有任何人知道你的过去,你从今天起体育很好”。然后我就带着这股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跑完了一千米,第四名!大家都以为我体育不错,我笑一笑说继续努力。
之后的大二一年为了减脂瘦出腹肌,每天晚上八点半上完晚自习,出来之后飞速赶到操场,做HIIT的训练。每天跑三千米,累到全身发抖。最后成功瘦出腹肌,可是真的太瘦了……长这么大,听到别人说我瘦了好多,两眼泪汪汪,TMD终于摆脱了小胖子的称号。
这一年也报了人生中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校运会,1500米。我们系训练时有5个选手,其他4个都是大一的,能上场比赛的只有3个人。我因为第一次测试的时候速度不如他们所以做替补。然而,比赛那天参加比赛的哥们脚扭了,于是让我替他上场。
参加1500决赛的二十个人里有的是体育特招,有的是别人花钱请来的替考,还有一些看起来四肢就十分发达的人。我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穿着那哥们的衣服上场了,觉得自己能不跑最后给系里丢脸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后跑了第十名,but比赛取前八名(ಥ_ಥ),成绩比我好的那俩哥们,一个第九名,一个倒数第二。。。
所以啊,别用过去去定义自己,你需要的是走出自己对自己能力的束缚,然后蜕变。
2.逻辑总是受害者思维
经常会遇到一种人,他们身上浑身散发着强大的负能量。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各种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断的抱怨。觉得世界待他不公,家庭不够富裕,老师对他太刻薄,同学身上到处都是缺点,自己有缺点可是自己会改进(微笑)
这是一种负能量极其强大的人,一旦和他们过多的接触,你便也会深受影响。觉得自己的命最苦,受到的待遇最不公平。
实际上,一旦我们受到外部世界的伤害,言语或者行动上的攻击,或者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有损个人形象的言论。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受到了迫害。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原始人会这么想的原因是防止自己被别的动物捕食,所以要警惕威胁,确保自己活下去。
但,现在社会上这个看似正常的思维实际上会消耗我们的能量,你会不停地怀疑,你会不停想要通过某些手段保护自己,结果是什么,你找的理由和借口,你的抱怨只会加倍的来!而你自己也深陷其中,觉得自己万事俱备只差钱了。
如何避免呢?意识到受害者思维,然后停止抱怨。这世界没你想的那么好,但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
3.不要害怕犯错和批评
大一时候想考四六级,知道自己英语很烂,还是去试一试,结果是班里第一个过四级的;
大二时候想健身减脂,知道自己身体素质很差,还是去试一试,结果假期回家被所有人说瘦了;
大三时候想考雅思,知道自己就一个六级飘过的水平,结果雅思第一次考了6.0;
大四时候想学PS,知道刚刚做出来的图肯定和shit一样,结果现在绘制一个简单插画都不需要太长时间。
我害怕犯错吗?之前怕,怕得要死,害怕自己做不出成果,害怕自己不被人肯定。后来索性大胆去做了,你现在不多犯错,你以后就会多犯。与其以后来痛苦,还不如现在先痛苦痛苦。
我一直相信宇宙是平衡的,你现在不愿意做的逃避做的,以后就会加倍的来。还不如现在遇到了,就把它解决了。
批评,我更乐意接受,甚至会很开心接受有意义的批评。如果你把批评视为自己进步的机会,你还会不接受批评吗?批评就好像是一个负反馈,它存在的意义是提醒你还有值得进步的地方,而不是用你的受害者思维去愤世嫉俗。
4.自我用过程成长,社会用结果丈量
直到最近开始找工作了,才深刻理解这句话。写在简历上的话最直接有效的就是“拉了多少人,挣了多少钱,得了什么奖”。
社会才不会关心你在做这些事情吃了多少苦,摔过几个跟头。社会很直接,它要的就是结果,如果没有结果就不要说自己能力强。
但是每一件事情的过程是自我应该重视的,因为我们是参与者,我们在每一次的磕磕碰碰里才逐渐成长起来。如果我们不去试错,不去失败,不去摔的头破血流,怎么会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加强。
说实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理解你做成功一件事背后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没有人会记得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摔了几次,哪次哭的最惨。唯有自己才会记得这些成长里的细枝末节和惨痛教训。
请记住“任何杀不死你的必将让你更强大”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过程成长,做出成果让社会去衡量。做就把它做出点成绩,不要最后半途而废还用“我就试试”来安慰自己。等你找工作了社会可不会让你轻易的试一试。
5.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幸福感
大二时面对现实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产生各种困惑:“我是谁?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糟糕?我什么时候才会很有钱啊…”这些耗费时间还得不出结论的问题真是让我想到心好累。
所幸这时候开始灵修,开始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往回推导,发现其实面对这些不确定的未来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害怕不能得到一个很牛逼或者很幸福的未来,害怕我们未来有可能得到的成就会因为犯下一点小错误而离我们远去,害怕和别人的人生相比较起来我们的人生显得很low。再继续想原因,为什么?我得出的结论是,其实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幸福感。
有人说,我们追求的是有钱!有了物质基础,买什么东西都可以买,这样才会开心;
有人说,我们追求的是爱情!有了爱情,被人爱着,才会明白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追求的是自由!有了自由才能体验人生,才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我们想要富有,因为有钱可以带来物质保障;
我们想要爱情,因为我们希望被人爱着宠着;
我们想要有房,因为认为房子意味着安全感;
我们想要自由,因为相信自由的人必定快乐。
但,实际上这些需求,都只是表面的显性需求!我们真正满足希望的是隐性需求,而这个隐性需求是:我们希望从这些物质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感,获得成就感,甚至是让别人可以羡慕我们。我把这些内心感觉归类为幸福感。
这里说幸福感,是对这些美好感觉的总称,是人的感觉,它没有可量化的指标,也很难去用言语准确的描述。但是,我们自己对一件事的感觉很直观,开心和不开心的态度很明显,即使我们能用言语欺骗他人,也没有办法欺骗自己的感觉。
你的开心和不开心,谁都没有你自己清楚。
所以,我们喜欢富有,拥抱爱情,羡慕自由,都是因为我们这些需求被满足之后我们会拥有幸福感。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你说你不爱钱人们会嘲笑你穷还不思进取,你说你向往八十年代纯粹的爱情人们会嘲笑你把爱情的太简单,你说你崇尚自由自在的人生人们会嘲笑你是不是书读的太多…我们好像都在追逐:有钱,现实的爱情,和被各种条件约束
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我想说明的是你得明白自己到底在追逐的是什么?是有钱有爱情有自由却不幸福,还是即使不够有钱爱的不够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仍感到幸福。
这个世界的知觉是颠倒的,我们认为看的见的东西实际是虚幻的,我们的感觉你看不见它确实真实存在的。
人生有很多种,每个人的道路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不相同,但我们追求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就一个: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