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决策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系统思维、人际关系能力(沟通、合作、共情)及探索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意义的能力,这些能力建立在终生学习和开放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面临的现状及困境。那么,我们该怎么架设现状和未来的桥梁呢?
上一次谈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详见《思考(七)| 未来正在来临,我们如何面对教育的困境》)。它影响着孩子是否拥有开放心智模式。
今天,我们要谈谈动机。
为什么要谈动机?
我们希望孩子具有探索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意义的能力,并且能够终生学习。要拥有这些能力,离不开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其所从事的活动,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进行的。
关于需求,心理学家们存在诸多争论。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由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它提出了人类天生的三种基本需求:关联感(归属感)、价值感(胜任力)和自主权。
在《思考(二)| 你和孩子将面对怎样的世界?》中,我们讨论过,归属是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共同需要,良好的关系让人们更快乐更健康。
价值感来源于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当某项任务或目标可以为我们带来价值感时,我们愿意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因此,价值感决定着我们的好奇心、学习欲望及克服困难的决心。
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没有人不需要爱与被爱,没有人不喜欢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我们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受益,也能在目标完成时感到自豪,孩子也是一样。
自主权是自由地做符合自己天性的事。自由的做出选择和决定将会让孩子拥有内在动机。
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里接受教育,但他们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小卒,他们越能为自己做主,其内在动机越强。
与此同时,不能将自主权与归属感分开看待。如果自主权意味着与他人完全隔离,不在乎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将威胁到归属感的需求。
事实上,关联感(归属感)、价值感(胜任力)和自主权,三种基本需求是并重的,这三种基本越被支持,内在动机越强。
那么,我们如何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价值感和自主权呢?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孩子对归属有需求,他们愿意听他们喜欢的人的话。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不意味着溺爱孩子,不意味着牺牲自己的需求满足孩子。
其次是不以孩子的表现或成绩来衡量是否奖惩孩子。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表现不佳时,陪孩子找到方向和方法。如此,可以满足孩子的价值感。
最后,我们要给孩子自主权。
让孩子做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孩子在成长,他们生活经验不足、学识尚浅,常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如何让他们拥有自主权呢?
研究发现,真正的选择自由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认为自己拥有选择自由的感受。我们要为孩子制造自主感。
一、倾听孩子
承认孩子的内心感受,重视孩子的需求,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主感。
二、给孩子选择的权力
制造选择的感觉可以满足孩子对自主权的需求,滋养内在动机,从而拥有更佳的体验及更卓越的表现。
三、让孩子参与决策
让孩子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家庭规则的制定、家庭出游地点的选择等等,都可以给孩子自主感。
当孩子拥有内在动机,不仅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孩子投入自己的选择而得到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