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十四的《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四成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北大新生之一》也被推送到我的首页上过。当时看了前半段,就没耐心看下去了,因为自己对这种文字并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既然是大V点赞过的,自然会火。火了,就得承担风险。「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种事古已有之。
只是我没想到,这次的质疑来得这么快。没过几天,一篇配图写着「you're fucked」的文章《不好意思,我的题目实在起得不好》就赤裸裸地摆到我的timeline上。看完之后让我不禁觉得害怕,最好的网络暴力,便是像这样的文章一样,杀人于无形。
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不喜欢她的这篇文章,觉得「文章架构欠严谨,外加整篇的观念我不太认同」。
我和作者一样都不喜欢这篇文章,但有意思的是,作者「个人很不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好奇去看了一下芈老师的微博」。这个「所以」中的因果关系,我还真没找到。
而且,作者还从对方微博中扒出抄袭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质疑芈十四人品的关键。加上后面芈十四的「道歉」和吃瓜群众的「维护」,作者用他「高冷」地语气嘲讽了芈十四和网民朋友们后,再一次没有任何依据地表明:
「我此前没有读过芈老师的文章,刚才匆匆在知乎上瞥了一眼,说实话,我不喜欢。浮躁、浅显、思考不够却非得硬撑着,好显得自己非常「文艺」。在网民朋友们心中,本科读哲学,嚯!才女!有想法!读的还是宗教学,嚯!不得了!乱世中的清流!尤其是后来考上了北大,嚯!学法律!正义女神了!」。
接着,作者引述了朋友圈里对芈十四的评论,直述自己对她文章的看法:「无病呻吟」和「犬儒投机主义者」。作者点明芈十四不能代表「空心病」的北大学生,而「空心病」提出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潜在的心理障碍者,芈十四表达的观点——「抑郁是时代病」等等,「逻辑既偷懒又坏」。
文章从这里开始变得更加暴力了,而且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恶意:他其实并不在意文章的好坏,在意的是芈十四打着北大招牌,做着和咪蒙差不多水平的事。
「文章的好坏大家心里各有看法,也不能作为什么罪状。至于文章和芈老师之前的言论是否相悖,那也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情。」
作者通过前面的「论证」已经得出了文章好坏的结论了,也明确自己「理解」咪蒙和芈十四这类人的行为。但是,作者请她之后不要再打着北大的招牌,「就算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起码还要点脸吧,不然怎么精致得起来。」
最后,作者感叹完知乎越来越水的同时,再一次点题提到芈十四的抄袭问题。给大家留下芈十四人品差的印象,完美结尾。
对,我是说点题强调芈十四的「人品」问题。作者的关键不是点评芈十四的文章,而是质疑芈十四的人品。
如果是评价文章,他可以像李松蔚一样,从这个事情开始解释,解释心理测查的目的和对徐凯文的调查的建议;他也可以就文章内容阐述他为什么觉得是「无病呻吟」和「犬儒投机主义者」,即使是言语讥讽也没有关系;或者像如何评价文章《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中的观点?下面大部分人一样,就事论事,就文章点评观点。
而不是像这个作者一样,只是说我不喜欢,不解释文章那里不好,反而扒皮说她抄袭,她人品不好,她挂在北大招牌吹牛。就算她人品不好,她的文章就一定不好吗?
我不用微博,平时用的社交软件也就是个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都是屏蔽了的,所以「见识短浅」,对所谓的网络暴力不是很了解。第一次见识到这种恶意,是几年前在网上看「爸爸去哪儿」,闲得无聊翻了一下评论,发现很多人在下面排队骂其中一个孩子「心机重,贱」。我以为大家看这个,无非是因为小孩子萌,或者里面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图个乐子而已,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用如此恶毒的语言攻击。
后来我才明白,这种粗暴的人身攻击还好,毕竟明眼人无视即可。最可怕的网络暴力应如《不好意思,我的题目实在起得不好》一样,看似讲事实摆道理,其实说白了,不过冲着对方人品去的,振振有词但还是摆脱不了人生攻击之嫌。
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你的文不好;因为你人品不好,你做事就是有其他目的;因为你人品不好,我就是看不起你。
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包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
王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既然自认是读书人,那起码的规矩还是要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