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是看到了才相信,而保险是相信了才能看到。—— 周润发
历史保单
前不久服务的一个孤儿单客户:64岁的王阿姨,在距今22年前的1997年,她42岁那年,被保险业务员“忽悠”买了一份养老保险。每月交150元,交满了20年。现在每个月领取950元,直到去世。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换个方式表述一下:
你即使不了解养老保险的产品定价、养老资金投资原理、同部收益率等专业金融知识,但王阿姨还是找到了一种年化复利9%的优质资产!真的这么厉害?按现在的算法,只有高风险的P2P才可能有此高收益。如果现在有人跟我说有年化9%的收益产品,我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千万别上当“e租宝”的庞氏骗局。
但在20年前的金融环境中,这类养老保险产品并不鲜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可是,王阿姨这笔堪称意外之财的养老险,却掩盖不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950元在今天能做什么?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王阿姨当时每月交1500元,按照收益比例,是不是现在可以每个月领9500元?如果这样的话,金色晚年好像更加靠谱一点。王阿姨也说很后悔当初没有多买一点,但她又说,自己虽是大学教授,工资一个月也没1500,虽然后来几年涨得多了,便当时能开始每月交150元就不错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们来算一下,在距今已有22年的1997年,一个每月能缴1500元保费的人,她的收入应该是多少呢?以一个每月缴纳五险一金的上班族为例,无压力缴纳1500元养老险的人,月薪至少是6000元。
让我们穿越到1997年,一个月薪6000元的人拜时代所赐,遇到年化保底复利9%的理财产品,才有希望在今天过上月薪1万元的退休生活。想让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持续的大额投入和不可复制的高收益率,这两个看似不切实际的前提条件缺一不可。
那么,养老保险到底有没有用呢?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活着,钱没了
还记得赵本山在春晚的小品里说“人活着,钱没了”吗?这句话,其实就表达了一种现代人还没意识到的风险——长寿风险。人类的生涯风险,如果英年早逝,可以通过定期寿险和意外险来解决。但你听说过长寿风险吗?和死得太早一样,活得太久,也是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常生不死”成为可能。
保险公司每年在年底到下一年年初,召开“开门红”大事业,主推年金险分红险,通过给保单提高预定利率,对业务员的激励提升,在短期内大量输入保费,这个“开门红”,其中以养老险为主。养老保险又叫养老金,是以被保人生存作为给付条件的商业保险。在年轻时短期(3,5,10年)投入,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开始领取年金,每年领取金额相同,领取期限通常为终身。这是最常见的养老保险的形态。
两个案例
我在开门红期间,约谈的几位客户,其中有两位客户的讲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1:未来20年
有一位美妈,企业部门经理,正当40岁,每年投5万,连投5年,共投25万本金,她看了下演算的收益:在她60岁的时候,帐户里是50多万。如果按照这时(60岁)开始退休逐年领取(5万元)的话,领到80岁帐户就空了,(共计领取100万)。仿佛是觉得钱不够多,她有些犹豫:“20年后的50万,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嘛?”我理解她的潜台词是,20年后,贷币可能贬值,通货膨胀,50万还指不定有现在的25万的购买力呢!这种担忧,人皆有之,毕竟过去的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0年前的25万和现在的25万不可同日而语。
我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我们人的生涯,理财有个基本思路,就是多篮投放,要配比好四个理财帐户:
1)3-6个月“必须要花的钱”银行帐户留一部分,以备日常,占比10%;
2)用杠杆撬动“保命的钱”,保障帐户存一部分,占比20%;
3)高风险高收益的短期投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钱生钱”,占比30%;
4)另外40%,要做有安全、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保本升值”,这个帐户主讲安全,那么,养老金就在这个帐户里。
第二、关于货币在不同时期购买力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拧巴的问题。这份保险你是5年期交,首先,以你的逻辑,5年后的5万,也不是现在的5万。但是这些都不要紧,让我们的眼界往天空升高一点:过去2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GDP那匪夷所思的9%、8%的增长,来源于楼市的狂热升温,房价涨了10倍、20倍,但是猪肉和鸡蛋,大米和蔬菜,一些基本的生活资料,并没有涨到10倍、20倍,这说明什么?通胀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人民心心相念的金钱泡沫中。这种情况,确实也给保险销售带来了许多难题,赵本山说,走得太快,容易扯着蛋。眼下,我们的大环境,步子明显慢了,因为已进入蛋疼期。如今中国经济追求L型着陆,以后的20年,势必变成缓慢增长的20年,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经济稳定,阶层固化,人民特别依赖保险。那么在这以后的20年,通胀一定会很小,甚至可能会通货紧缩,20年后的50万,还真可能跟现在的50万差不多——能总结过去的是聪明,能看到未来的是智慧。
第三、让我们回到投资概念,在我们上面提到的四个帐户中,你如果要安享晚年,养老储备也不可全部信赖商业养老险,你应该尽可能地,做多种(安全的金融)储备,以便当我们老了,不只依赖某一种工具,某一个帐户。最贴心的是,人们一旦有了保险帐户,内心会安宁很多,从精神层面来讲,人一旦愉悦,在工作生活当中,淡定和自信,会带来气场的变化,财富会更容易增长。而对于现在,你这5万不放进保险账户或做其它投资,又放哪去呢?难不成要买个名牌包包,要将它花掉吗?存进一个年化4.5-5%的保本账户不好吗?
她最后接受了我的论点,爽快地签了单。
这个案例,反映了客户对通胀的担忧,担心5%的复利还覆盖不了通货膨胀。
案例2:相信相信的力量
另有一位客户,是我的同学,她打算一年投2万,连投10年,本金共计20万,当她阅读到投保条款中关于“偿付能力”的时候,开始变得不安——因为她联想到了当前的“OFO小黄车”事件。
作为专业人士,我可不能拍胸脯跟她说保险公司肯定没事的。客观地说,保险公司只是相对安全。《保险法》也没说保险公司不能倒闭,银保监会对整个保险行业严厉监管,就是为了防范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导致发生亏损或倒闭的风险。监管只允许保险资本在低风险的金融领域投资,要求有保底,还成立保险公司的共同保障基金(囯内88家保险公司参与基金),此基金,可谓是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
这一切,正应了《保险法》里另一项规定: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你只需要记住一句即可:保险公司可能会破产,但绝对不会完蛋。
所有的论据,就是在教育客户:相信,然后你可以看见。
那么好了,我相信18—50岁的您,已经能够判断,在社保的基础上,是否再需加一份商业养老险或商业税延型养老险。
看完点赞,一生有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