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一《安娜·卡列尼娜》
人人都希望获得高的生活幸福指数,而家庭幸福又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那么,幸福的家庭的形成,由是什么决定的呢?
1
深夜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女主人公特蕾莎的母亲,一个长得像拉斐尔画中圣母的女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九个男子向她求婚。一个个跪倒在她的身边,围城一个圈。她像公主一样,站在中间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第一个求婚者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出身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具男子气概。
特蕾莎的母亲选择了第九个。特蕾莎出生后,母亲一句话也不说。她心里在想着另外八个求婚者,觉得每一个都比第九个强,当初的婚姻真是荒唐透顶。
后来特蕾莎的母亲又遇到了另外一个男人,这人没有一点男子气概,还犯过几次诈骗罪并有两次离婚史。于是,她抛女弃夫,走了。
在最初的选择里,九个男子,有高度帅,有懂诗意者,有懂生活者,亦有诗有远方。如此多的选择,为什么婚姻中的她会有如此低的幸福指数?
2
众说周知,印度是个种姓森严的国度,阶层划分细致,不仅有横向的划分,还有纵向的划分,这样算下来有十几层几十个种姓,虽然印度的法律禁止种姓歧视,但是在印度人的观念里,种姓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高种姓的子女选择的余地非常小,虽然现在离婚也没有什么限制,但是离婚之后的选择就更少,所以印度人一旦结婚,就会从一而终。
听起来,印度人像是认命的态度,不过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咨询调查公司盖璐普公司发现,不能自由恋爱的印度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并不比美国人差,而那些在美国的印度人,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甚至远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
印度人没得选,美国人会为了婚姻幸福离婚再结婚,两则相较,印度人幸福指数高。
3
再来看,我国的婚姻状况,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应战,更多人有了更多机会选择理想的配偶,但据中国社科院研讨员、中国婚姻家庭研讨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后30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动乱时期。去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新离婚时期”降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结婚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俩人从来没见过面,直到进洞房,掀开红盖头,才第一次看到对方,就像买彩票,最后一刻才知道跟自己过一辈子的长得啥样。无论那一刻是一声“哇”还是一声“我草”,都要跟他过一辈子,只能先结婚再谈恋爱,这种谈恋爱没有分手之说。而父辈们的婚姻都属于超稳定类别。
当然,本段当然不是再阐述旧社会的婚姻制度好。而是再说,在面对多元选择时,你真的搞不懂最需要的什么?就是搞懂了,也会因日后的稍不如意,就无端后悔,是不是当初选择错了!
所以,没得选择也许就是最好选择。
乔布斯说:“‘少就是多’,而‘少’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多选择。”
没得选择的智慧来指导婚姻,谁又能说不是一条智慧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