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我前看了 《冈仁波齐》,很有感触,但没想写点什么。
近日出现了对此影片的热议,据说票房也逐日攀升,在小众类型电影中已达到了七千万以上。诧异中有惊喜。
之前听闻该片好些影院不愿上映,我看的那天(6月26日,成都环球中心世纪影院)场内才十来个人,中场还有人退场,我暗暗惋惜:哎,一部直击人心的电影,竟少有人看到,竟有人看了等于没看。
我想多了。原来有那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冈仁波齐!
这是令人兴奋的。于是想写点什么。
冒出第一个念头是,《冈仁波齐》真有那么好吗?
真好,好到我都不知怎么说才好。
但我很清楚有一股情感和思绪:什么叫静穆中的大爱,什么叫干净的灵魂,一直在我心里盘旋。我试图说说这一感觉。
影片是写朝圣者的故事。这里,只写点简要(重点想写感受):西藏普拉村村民你妈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意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神山冈仁波齐正好是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加入这支队伍的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等十一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他们历时一年,磕长头达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整场115分钟,在看似很单调无聊、不断重复的磕头、念经、磕头的镜头里,却有很多处令人热泪盈眶,触动心灵的情节:
——匍匐磕头,这是影片最多的画面,我的情感也深陷其中,很微妙的感动。
动容之情,随不同情景的磕头而起伏。在阳光大道的磕头,寒天夜晚下的磕头,山石滚落时的磕头,重卡车轰隆、越野车呼啸而过时的公路旁磕头,踹踹河流中的磕头,大雪覆盖的山间磕头.....磕头,磕长头,无关乎地理险情,只关乎磕头。这样的神圣与虔诚,触碰人的心脏,但却令人心静至极。我多次体验到一种感觉:不平静的宁静。这是我少有的美妙体验。
——路遇车祸,他们的拖拉机被撞翻了,身首脱节,此时,撞翻拖拉机的越野车的人求情放过,因车里有两位病人急需送医院。尼玛扎堆等人挥手叫他们赶快走,然后他们自己用绳索拉车前行。看到这里,我鼻子发酸,眼泪忍俊不住,有难用语言表达的一种感觉。想起拥堵的城里人,常为一点擦刮动口角,为(为何)互不让路而大动干戈..... 人性的两重天.,在同一片蓝天下播映。
——念经,祈祷 。这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每当看到,他们每晚睡前那极其享受的集体念经,然后极其安然的酣睡,然后第二天照常...像极了人生,你无法不被他们神秘的安静所扰动。我分明觉得,他们每次的念经、酣睡,似乎在催醒着我什么,反正那时我异常清醒。注意,他们念经祈祷时有个强调:要祈求众生平安。从聆听他们の弭吖咪の弭吖咪の弭...我听不懂的经语,到目睹他们不厌不烦的拖着拖拉机、磕头前行,你无法不被他们静谧中的爱所感染。
影片少有对话,连他们跟家人通电话,都是重复的几句问候。可在某晚念经之前他们的闲聊中,有两人说的话堪称经典,其一 “我,我们家人也没做啥坏事,为什么天老爷在我们盖房子时要我们死两个人?”,其二 “ 让她(5岁的扎扎)磕头,磕头长知识”。因果真有报应?磕头如何长知识,长什么知识?这是值得人深思的表达,是至此,我也没想明白的问题。
——生命的共生与轮回。他们平淡的朝圣路上竟有奇迹般的人生:诞生婴儿,母亲产后不日又磕长头,男婴在拖拉机上或安睡或欢抖,一幅幅美丽的生命图景,够你品嚼。
只有身子的拖拉机,被几个壮汉像马拉车一样在前面拉,女人小孩在后面推,他们一边唱起原生态清亮的民谣,丝毫没有艰辛沧桑之感,又一幅一幅动人的图景,够你感动。
草地上他们的载歌载舞,他们儿童般欣快满足的样子,令人羡煞至极,恨不得即刻跟他们一起唱跳。
到了神山的某个夜晚,尼玛扎堆的叔叔轻轻的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像完整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后的寿终正寝,亲人们把他葬在神山脚下,死了他都那么幸福。
一路上都是平凡的精彩,够你回眸回味。
一切的一切,即是生命即是人生。
你无法不被感觉到,真正的淳朴,在他们那里。
你无法不被思想到,在有信仰的心里,世界是简单的。生与死,都那么的简单。
若深究,信仰何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支撑人受虐似的磕头朝圣?如果让人选择,你我会选那样的人生,或生活吗?
令人好奇而深思的问题很多,暂且说说以上两问吧。我与几个看过此片的朋友交流过,对是否过那样的人生,回答几乎一样:不会,体验几天生活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回答亦差不多:感动的事情多啊,未必感动的事就是你要效仿或接受的;城市生活惯了,吃不了那样的苦,也受不了那样的单调无味;这就是环境塑人,是不同文化喂养下所生的不同集体情结反映,人格有志嘛。
关于信仰,何以有巨大之力量?是我解释不了的。关于观影的感受,我很欣赏有一位朋友的 :看了之后的感触是,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在丢了西瓜捡芝麻,原来他们才是握西瓜弃芝麻(真正的生活在他们那)。我不仅欣赏,也很认同。在我感受到的所有感受中,藏族人那浑然天成的淳朴、对命运安排的悦纳,已离我们甚远,那正是我们丢失的西瓜。却不知,我们是如何丢失的。
他们酷似苦行僧的生活,只是我们的投射。包括那些难忍的单一枯燥、难耐的孤独寂寞,都是我们自个内心所感的映射,跟朝圣者的心理体验毫无关系。
很奇怪,在我的职业领域,看过成千上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个案,却未看过一列藏人。不知是他们真没心理病,还是有而不愿接受或在别处接受心理治疗?但我仿佛觉得,藏民或有信仰者,他们是没有心理疾患的一类人。观《冈仁波齐》的过程里,我直觉的也职业性的体验着,我心灵有被滋养的温暖。之后的回味和反思中,对我所接触的各类来访者,有着更深切的理解...他们是如何漫长的无意识的、被动的或被迫地丢失、丢失着不知多少原本的自己。
人,你拥有什么很重要。或许,藏民们没有富庶的生活,但他们拥有富庶的生命。也或许,拥有富庶生活的心理病患者,他们其痛苦的根源,正是匮乏了生命原本的东西,因为我们放不下,也抗拒不了现世里诸多诱人的欲望。
几乎每个人都在追寻做你自己。却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想起现实中,大肆兴起的各种心灵鸡汤,对于焦虑紧张抑郁的人而言,或许有稍安勿躁之功效,但不能触及根本。
《冈仁波齐》所蕴含的奥妙令我有一种确认,无数的尼玛扎堆或朝圣者,他们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对人类最原本纯真善良的绝对忠诚。这样的人的内心如山涧泉水,清澈敞亮。
问《冈仁波齐》真有那么好吗?真好,好到可以是疗愈人心灵的精品。
后记:
文章写完之后,我去百度了有关《冈仁波齐》的介绍,最令我欣慰的是,这部影片真就是纪实影片!摘要介绍中的一句:“ 整个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本色出任,电影没有脚本,全部真实记录,导演张扬将《冈仁波齐》定义为真实电影。” 所以我要补充说:《冈仁波齐》展示的真善美,其他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