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了,参政治国还有什么困难呢?不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务。”孔子说:“只是事务吧?如果有政务,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该知道。”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说话不可以像这样不留余地。不过,若是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处,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说话不可以像这样不留余地,若有人说:‘我做君王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只有一点,我无论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还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知识点:
孔子是把语言和社会历史功能联系起来思考的,不是单纯就语言谈语言,他从社会效果的角度非常重视语言的功能。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使国境内的人欢悦,使远方的人来归附。”
13.17 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莒父邑的总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只见小利。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只见小利大事就做不成。”
知识点:
“欲速则不达”真是人生智慧格言,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生活,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家乡有个叫躬的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们乡党的正直和你们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假如亲人犯了错误甚至罪行,你自己更倾向于沉默隐瞒还是大义灭亲?为什么?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情与理孰轻孰重?扪心自问,在没有真正碰到时,我也没有答案。
与其在真正遇到两难时内心煎熬痛苦,不如平时修身养性,自己以身作则,对子女悉心教导,从小事开始就让他们知善憎恶,和品行端正的人为友,远离平时就行为不端的人。对父母长辈多关心,对亲友多交流,大概率上就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