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
北魏高宗文成帝的皇后冯氏,在显祖献文帝和高祖孝文帝两朝,先后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然在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冯太皇太后去世前,他没有真正主持过国政。历来称颂的魏孝文帝改革,其中前半段的推行均田制、确立三长法,都是在冯太后手里实施的。她是一个无愧于世的女政治家。
冯太后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魏王朝第四代皇帝文成帝的皇后,也称文明太后,她不只姿质秀丽,才学过人,胸怀大略,深藏机谋,也知人善任。
她的夫皇去世后,她两朝称制,威慑天下,废后立帝,号令群臣,推行汉化政策,维新易度,改革朝政。使国内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人口大量增加,各民族相互融合,创造了北魏王朝最辉煌的时期,为中华民族和隋唐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和改革家,可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但中国性歧视根深蒂固,史学家对她很不公正,洋洋数百万言的《魏书》、《北史》对她的事迹记载很少,不是把她的名隐去,绩记在他人头上,就是采取分散法,抹杀她的功绩,有时不得不重写几笔,也是毁誉掺半。以至说她残忍、淫荡。
翻开中国历史,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明成祖,对待政敌心狠手辣却在史书上留下好评的男性帝王还少吗?男人做了皇帝,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对女性来说,就成了不可饶恕之罪。
她两朝执政20 余年,其间献文帝接帝位十二岁,孝文帝才只有五岁,他们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史籍既然说她临朝称制,却将功劳 都记在他们的名下,岂不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冯太后在执政期间,主要搞了哪些改革,她的历史功绩何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除禁田,督课农桑
为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冯太后采纳大臣们意见,便下诏解除禁田,召还流民回归本土,勤事农桑。
可她的这一举措伤害了王公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献文帝虽为她抚养,也是她诛杀乙浑扶他登上皇位,但他血管毕竟流的是鲜卑人的血,维护鲜卑人的利益,跟那些王公贵族一起反对解除禁田。她不得已只好还政,但又很不甘心,便组织势力逼献文帝禅位,令皇孙孝文帝接位,她以太皇太后之名再次临朝称制,继续下诏解除禁田。并采纳高闾建意,令牧民分土定居,改牧从农,从事农桑。
这一改革使广大百姓得到了土地,男勤于农桑,女事于纺织,不只稳定了社会,发展经济,大批牧民弃牧从农,使北魏王朝农牧混杂经济,踏上了农耕文明的轨道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二、班发俸禄,整饬吏治
在太和八年依照汉制,推行俸禄制,同时规定户征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禄之用。俸禄班行后,赃满一匹者死。
但这一改革进展的并不顺利,虽有多数官员拥护,临淮王拓跋他,却纠集一些人上书,要求断禄。
孝文帝也说:“班禄经纶治道之大策,既尊祖德,又兴一代廉风,利同天地。临淮王一向以振兴天朝为已任,却反对班禄,难道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
拓跋他被驳得闭口无言,其他人也再无异议,班禄便顺利进行。
其后严刑峻法,继续整饬吏治,在不到两年时间,便依律处死州镇牧守四十余人,震动了朝野,令贪残之徒莫不心惊胆战。从此贪风收敛,廉风大兴。
三、平均田地,健全行政体系
实行均田制,自从北魏进入中原以后,发展农业已经成为了北魏安邦治国的首要任务,因为北方长期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到处是一片“良畴弃而不开,嫩桑枯而不采”的荒凉景象。针对于此,李世安于公元477年提出均田制,根据政府掌握土地的数量,按劳动力实行均田,使“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李世安的建议不仅切中时弊,切实可行,而且深得冯太后的赞赏。她不畏官僚权贵的反对,毅然接受李世安的建议,下诏:“一夫制田二十亩,中男二十亩”。公元485年,全面推行均田制。均田制的颁布和实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北方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均田制对社会稳定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自北魏之后,一直到唐朝都沿用此土地政策,历时270多年。
立三长。由北魏时期·李冲提出,三长制一经提出,群臣多有异议,在朝廷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但冯太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开始实施三长制。三长制是指: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三长。其主要职责是掌握乡里的土地,户口数量,征收钱粮,征发徭役,维持治安等工作,三长制的建立,健全了北魏县级以下的行政制度,使北魏政府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稳定。
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很难再找出一个与之相提并论的人。
她对北魏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历史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大分裂时期,一个二三十岁的女人能有如此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