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没做什么调查,纯脑补,偏黑暗风。我只是在用这个事件做背景写个乡村苦情剧的脚本而已,怎么理解那凭诸位看客的心情了。
总体大纲:丁大妈年轻时舍弃儿子改嫁,之后不管不问,儿子成年后母亲想凭借血缘关系要点抚养费之类的“好处费”去找儿子,而儿子多年来对生母并没有感情,甚至因为幼时缺乏母爱导致痛恨反感生母,因此拒绝了丁大妈的这些要求。不过出于传统中国人好面子的心态,儿子在结婚的时候还是请了生母过来参加酒宴,但无其余示好行为,也不肯给经济上的补助。之后儿子的孩子满月,丁大妈还是想争取下之前的权利,就借着孩子满月的机会准备去儿子家里,儿子因为知道丁大妈的想法,所以找了理由避而不见。丁大妈气不过,抱着你不给我钱我也不让你好过的想法,打电话给了报社,一通颠倒黑白胡扯,然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第一次报道了。
接下来就是大概说下这些剧情点相对应的实际事件的灵感来源吧
实际事件本身大体走向: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683a0102ux9q.html
1.新闻媒体一开始是怎么得到情报源的?
一个老大妈进城找儿子,儿子不在家——这么芝麻点大的事,媒体记者们怎么可能嗅探的到风声?平时其余人在小区里遇到这种事撑死了也就多嘴问几句,肯定不会去打电话给记者。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丁大妈自己打电话给记者爆的料。
2.丁大妈为什么要打电话给报社?
中国人素来是习惯“家丑不外扬”的,就算是真的有这种事估计很多人也是家庭内部解决,决计不会自己闹到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地步——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很明显:和儿子彻底决裂,一般人考虑到这个后果的话是会有所顾忌的。但是丁大妈还是这么做了,而且和记者说的时候还是完全和事实反过来的说辞,那只能说明一开始就已经和儿子决裂了,所以没啥顾忌,丁大妈恨不得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3.为什么丁大妈和儿子会闹到这种地步?
先看两个人的说法:
丁大妈:“自己最近身体不好,之前给人家做保姆,丈夫在工地上打零工,到处借钱供这个儿子读完名牌大学,现在儿子有了出息后竟然不认她了。她痛苦万分,只好哭着回去了。”
儿子:“在儿子五岁时就离家改嫁,是父亲一手把他养大。因为从小失去母爱,儿子饱受周围人的歧视,并在初中时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根本没机会上过什么大学。儿子凭着自己的拼搏事业有成后,主动找到失去联系多年的母亲,并在结婚时请她参加、在孩子出生后及时向她报喜,许诺当孩子满月时一家人专程前去看望她。丁大妈去看孙女时,儿子正在厦门出差开会,手机没在身边,不知道母亲去了,更没说过什么嫌母亲丑不见她的话。”
加黑是重点,两个人说的估计都是真假参半,毕竟是面对媒体,没人会给自己抹黑——那么结合起来吧,我的推论是:儿子没上过大学,成功之后也没想着母亲什么的,毕竟幼时被抛弃,只怕是恨远大于爱。只是结婚的事还是让母亲知道了,丁大妈坚持要来,儿子这里也就退让了,让丁大妈来了,但是丁大妈看到这时候的儿子已经完全自立,生活条件也不错,而自己过的并不好,想要凭借生母的身份让儿子多少赞助点生活费之类的,只是儿子拒绝了。丁大妈一次碰壁并不灰心,但之后儿子总是躲着她让丁大妈找不到人(原文儿子有提到“手机不在身边”这个理由,而丁大妈平时在余姚,儿子在萧山,两地间隔90公里,没有直接上门的机会和理由)。丁大妈最后还是想借儿子的孩子满月酒儿子没办法躲着时候再争取一次。只是儿子这次还是很彻底的躲着了,让丁大妈知道自己私底下和儿子协商肯定没可能要到钱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给报社打了电话,寄望于把事情闹大后大众给儿子压力让她可以拿到点好处,或者就算没好处,但是让这个自己心目中的不孝子过不上安心日子那也好。至于什么脸面什么和儿子之间的感情,那都是呵呵。
4.为什么儿子说的“主动找到失去联系的母亲”之类这说辞也不可靠?
因为儿子主动示好了的话,丁大妈肯定是知道自己捡了便宜的——早年被自己抛弃,没怎么付出过心血的儿子现在愿意和自己合好,是个人都知道这时候要想办法维持和儿子的关系。但是丁大妈的做法分明是势不两立的,所以只能说明儿子那边并没让她开心
以上。好久没写长段文字了,写完自己都感觉语文老师要被我气死了。写的莫名其妙的不知道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