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城附近,有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县城由几个村庄组成,而这几个村庄里的一个村,据说是由汉代时候的皇帝赐姓,而居住在这里,慢慢的繁衍下来的。
陕西这地方,也算是历史气息雄厚,早些年,谁家盖个房,刨个地,总有那些个打趣的说,别乱挖啊,说不一定,挖出个宝贝来,你可就发财了。
当然了,寻常百姓家,哪能那么轻易的挖出点东西来,就算是挖到了,也要及时的加以保护,切不可占为己有。
说到这个小村庄,人口只有那么几千,彼此之间也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从村东头传到村西头,消息不流通,在这个村是完全不可能的。
要在以前,到了饭点儿,这村里就更热闹了,大家都端个大老碗,手里捏个蒜就着,蹲在大门口,每人都能咥(die)它一大碗干面,除了就着那大蒜,还能就着东家西家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村里人把这段时间叫判官司,其实清官都难断家务事,谁又能真的说清楚谁是谁非呢。
村口住着一家人,老汉今年七十多了,耳不聋眼不花,老汉的几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
村口有一个城门楼,这个城门楼是村里人每天都要必经的地方,这城门楼的历史,哪怕是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说不上来,似乎他出生的时候,这城门楼就已经在了。
城门楼的旁边,立了一块石头碑,所说的趣事,也就是关于这个碑的了。
岁月斑驳,这块石头碑上到底写了些什么,谁也没去在意过,而且,岁月荏苒,字迹早已模糊,也都看不出来,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只在落款的地方,模模糊糊的有几笔,每天村里的人们都在这城门楼底下出出进进。
尤其是村口住着的这家老汉,因为他家就挨着这城门楼,怎么说,他对这块碑算是很有感情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早起的老汉,趿拉着自己的老布鞋,一行老泪不受控制的流下来,农村的老汉哪儿有随身带着卫生纸的,随手的一抹,而后再顺手的往那碑上一抹。
还有这老汉,尤其的喜欢抽旱烟,就是用烟斗抽的那种,一头是圆圆的,将烟叶子塞在里面,吧嗒吧嗒的抽上几口,再好的过滤嘴,也还是赶不上老汉的老旱烟过瘾,这项老汉的爱好,坚持了那么多年,每次装烟叶之前,他都拿着烟斗,往那石碑上,扣扣扣一磕,挺干净。
当然了,他也习惯了,吃完面,把大老碗往旁边地上那么一放,然后再把大烟斗扣扣扣的往地上一磕,也能磕干净了,装好烟,好好的享受一番。
就这么一个经常在生活中出现的大石碑,谁也没有太在意过它,就像没在意过它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在那里一样。
这年,村里有位老人过世了,那家的后人来奔丧。
村里这些年还是有些变化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这边的规矩,后盖房的那家,地基一定要高过别家的地基,这样才能家宅兴旺,所以,这楼是一家比一家高了。
就这样,这城门楼,怎么看怎么的破败,哦,不,不能这么说它,应该是它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才对。
老人出殡,她家后人人丁兴旺,这送来的花圈着实不少,后来都动用了一个大车来拉走。
他家后人,还在这村里请了戏班,连唱了七天的秦腔,自然也少不了好几天的流水席。
就花圈过这城门楼的时候,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刚开始都立着放在车上,后来着实过不去,只能停车,大伙帮忙,挨个花圈放倒,才算是过了这城门楼。
就在大家整理这花圈的功夫,这家的那些帮不上忙的后人们,就在石碑这里,披麻戴孝的等着。
这些后人里,有个人也算是在外面闯荡了多年的,他突然看到了那个石碑。
便与其他人闲聊,“大家看看,这个石碑是个好东西啊,到底是哪年的文物啊,依我看,可能就是西汉,东汉的物件呢。”
其他人也不懂,只知道这是个很多年的东西,谁也就没吱声了。
这时候,过不去的那些个花圈也弄好了,大家继续前行,谁也都没在意这件事情了。
要说隔墙有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番话,正好就让蹲在墙角,吸着旱烟,看着热闹的老汉给听去了。
这下不得了,原来这是这么大个宝贝呢,我怎么早就不知道呢,早知道了,我也就不会这么不把它放在眼里了。
不行,不行,这么大个财宝放在这里也太不安全了。
于是这几天,这老汉干面都咥不下了,怎么看,怎么觉得这石碑就该是他们家的啊,有谁能有他和这石碑的感情深?
熬了几天,老汉,终于坐不住了。
连着几个晚上,他就去那石碑底下刨去了,石碑太大,一下也搬不回来。
就这样,经过老汉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老汉都动用了自家的手扶,可算是把这个大家伙弄回了家。
放哪儿成了大问题,放在大门口,太招摇,放里屋里,门都进不去,放在院里,这亲戚朋友随时来借个油,借个盐,或者是什么也不借,就倚着大门聊会儿的功夫,不也就看见这么个大家伙了。
最后,老汉决定了,把它放在后院(厕所)好了,不显眼,就当做一块大垫脚石得了,上面再盖点土,谁会去在意别人家后院的一块垫脚石咧。
于是,这一夜未眠,老汉家的后院彻底的翻新了一遍。
神不知鬼不觉,总算是安置好了这个宝贝。
第二天,早起的人们,穿过这熟悉的城门楼,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又觉得什么都没少。
于是,村子从东头到西头,就开始有了这样一个传言,那家的老太太过世,因为花圈过不去,就心存怨恨,想毁了城门楼,结果城门楼没毁成,毁了城门楼的那块碑。
老汉也算是做事细致,周全的人,刨走那块碑之前,还真的就从邻村找了刻碑的碑匠,要了一堆那种刻碑剩下的旧石块回来,越旧越好,放在大石碑原有的位置,怎么看怎么是石碑给雷劈碎了的感觉。
这老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想到,琢磨起这个事情来,还真是事无巨细。
于是,这块历经了多少风雨的大石碑,偏离了自己本来的位置,安静的当了一块巨大的垫脚石。
要说事情后来怎么样了。
老汉,也不敢去请个专家回来鉴定,总怕露馅,村里就那么些个人,真要知道他弄走了那块碑,还不知道怎么好好和他判判官司呢。
也不知道,将来哪一天,他家的后人,在翻盖他家的老宅时候,能否发现这个古老的物件。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若有冒犯历史,请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