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伟的歌曲调一般都很洗脑,编曲是他特别追求的,但细细去听歌词,或者搜索一下他歌的歌词,发现文字上也是十分精巧用心的。当代很少说诗人什么的,其实写歌词的人,就是诗人的最好的化身。这么来看,大张伟堪称现代诗人。
他的写作方法我整理了一下,有这么几种:
1)积累押韵
这方面大张伟也不是天才,都是努力的结果。《脑洞大开》里说自己有一个大大的文档,按韵脚整理词语以方便写歌词。
比如有点像古诗的风格:
春翠花月媚 夏柳抚人蕊
秋樱漫天飞 冬艳融冰髓
暗暗唇语对 玫瑰瓣瓣碎
轻轻神交汇 灵犀点点醉
此生为了美 死都不后悔
天香我如梅 刺透你舌蕾
——《天香》
为了不哭大声笑
为了不烦大声呸
为了不输大声擂
为了不服大声吹
——《穷开心》
他还特别会用语气词,就像很多民歌里会用到的那种(如我以前写过的,赣南客家民歌会用“啊呀嘞”),不光唱出来,有很洗脑的功效,语气词也可以来押韵:
你是内内个内内
内个内个内内
内内个内内
内个内个内内
阳光彩虹小白马
滴滴哒滴滴哒
——《阳光彩虹小白马》
2)读书多
据说大张伟从14岁开始就读尼采,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哲学的。常看的书单都是《史记》、摇滚史、《麦田里的守望者》之类的。
少年时歌词写得很震撼,让当时的摇滚大佬觉得这孩子怎么思想这么成熟,挺有意思的,虽然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慢慢他走向新的风格,人到中年确实接地气,土气骚气中带着的真实让人无法拒绝。
3)写得多
作为艺人,微博要写,出书,准备节目,比如一个模仿要查大量相关的资料。他本身是很沉默的人,为了能多幽默,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积累,积累了极其多的段子,在博采众长之后变得临场发挥能力极强,没有他接不住的梗。
曾经花儿乐队饱受质疑,他失意的时候看吴宗宪的节目,从中找寻幽默的力量,并且对郭德纲等相声大家也很有研究,真正走上了娱乐大众的路子。
- 跨文化的吸收
大张伟摇滚、朋克风格出身,本身这些文化形式就是外国传来的,大张伟职高毕业,原来文化水平一般,但他肯学,据说花了大力气学英语,其实现在的他英语是非常好的。
贾玲回忆,大张伟英文特别好,看国外视频从来不用字幕。可是一上台,他就是不愿意好好说。 他公开场合都是用英语来逗趣的。可私底下,为了做音乐,大张伟去听最新的歌,大量的英文歌,听他们都是怎么编的。这20年他学习音乐是非常主动的,每个月最起码听500首歌。
- 本身才华好
郭敬明评价:大张伟是个大天才,是块大金子,很多时候我要用一张稿纸才能写出的内心感受 他两三句就唱出来了。
这就是诗人的厉害之处,切题、想象力、少即是多等等方面都是水平超绝。
大张伟本质上是一位家庭幸福、唱着美声还热爱读书的三好学生张伟,所以他十几年前寻求音乐转型的时候,按他的理解——中国是干不了按滚乐的. 根本没有这个土壤——“摇滚最重要的三个事情是 怀疑,批划、姑娘,你觉得这事能成吗?”
他是自我保护的高手,用自己的头脑筑建一座安全的音乐城堡,向外发出“人间精品”的信号。好好欣赏他的词和曲就好了。
大张伟选择音乐道路有个很特殊但我觉得很有效的方式:
他有个算歌的“公式”——
“中国人喜欢歌曲一共分四种喜欢方式,悲凉的、情歌、喜庆的、粗狂的,再多形式中国基本接受不了。
首先我悲不起来,我也没有那么多伤心事,我觉得我挺幸运的,唱情歌我觉得特别恶心,什么爱情不就是那么回事嘛,能怎么着啊,顶多她就不爱你了,不爱就不爱呗,我还不爱她呢。哈哈!所以我只能选择喜庆的。
噪子呢,中国人普遍也喜欢三种,高腔的、 嘶哑的. 亮堂的,我还比较亮堂。所以我选择的就是喜庆+亮堂的唱法。
我还琢磨我干这个事没有人跟我争,唱情歌的有70%,我不和他们争,而想做快乐高兴、没头脑的,亮堂和喜庆结合在一起的歌曲的不超过2%,我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龚琳娜老师,但没关系啊,我肯定有一席之地的。”
这就是他选择音乐类型的方向。
这样既有写歌的方向,加之前面他写“诗”(歌词)的能力积累,成为“人间精品”也就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