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形容:东施效颦。
目前教育正在往教育数字化转型,各种自媒体充斥着网络。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就是以人为中心,已学习为中心,以促进人自由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为目的,要从教育问题出发,从未来的需要出发,以解决问题和变革创新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让技术为与人服务,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数字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从数字化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已经为教、学、管、评的变革提供了很多有效工具,但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先进的技术纳入旧有的轨道为已有的教育教学场景服务。
更好发挥数字化变革力量:
数字化学习的初衷是——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数字化教学的初衷是——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数字化管理——从静态监管到动态治理
数字化评价——从选拔走向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但是由于部分老师对网络上部分信息:包括课例和所谓的专家讲解。没有进行甄别,或者是没有能力进行甄别,就直接使用于教学中,使得课上由于对知识本质、学习的相关思想方法把握不准确,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补缺,甚至是不知道需要补缺。
典型案例:
(一)学习循环小数的课堂上。当第一次出现像0.666......、0.8787......、0.14321432......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读:0.666,0.8787,0.14321432;整堂课对于教材预设为1课时的内容,课末只上到了规定教学内容的一半。课后与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对于循环节的出现、简略写法和读法老师计划将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因为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循环小数的讲解视频中循环小数就是这么读的。
(二)认识厘米的课堂上。厘米的认识作为度量意识培养的种子课,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单位长度的必要性,认识对长度进行测量的工具,体会并理解在对长度进行度量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标准和数清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并对这个标准进行建模和适当的应用是本堂课需要落实的能力培养目标。试讲的课上老师创设了的丰富的动手活动和交流环节,想让学生通过操作与表达充分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但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课后的交流过程中执教老师谈到:时间太紧了,在我设计的环节中,又要比、又要画,还要检查画得对不对,书上还有需要检查小熊画得对不对,时间完全不够,要不我们就把这个删掉,不画了,还有这个检查小熊这样测量对不对我也想把它删掉,这节课上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