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计划去浦东图书馆自习,结果因为一些事情没有成行。晚上想着怎么也得出来转转,于是就去点评上翻了翻有什么可以一个人浪的地方。看了一圈也没有看到什么适合一个人的新奇点的项目,想了想觉得还是电影比较合适,于是就去买了电影票。类点评的生活类平台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和人工智能结合走向智能生活助手,面对类似我这种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懂的人,推荐我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玩的项目、喜欢看的电影,无聊或者寂寞的时候推荐合适的去处等等。
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黄焖牛肉饭,我骑着摩拜一路导航到电影院去,一路上想着共享单车的人车匹配的搜索成本问题和随机匹配的概率问题,想着自己每天上下班永远找不到车的绝望要如何解决,一遍心里默默吐槽新闻文章说单车投放量已经过载。电影院离小区不远,一小会就到了。进了商场,底下还在装修,想到上周和学姐一起去咨自习的星巴克旁边的商场也在装修。电影院一如既往地在顶楼,没有仔细研究过这里面的玄机,下次一定要研究一下。
取了在点评上买的票和爆米花可乐,默默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吃喝。一边看着周围的人群,发现人群明显年龄比我去过的电影院大一些,而且看到很多家庭一起,可是我记得早晚上下班和我一起去地铁的人明明都很年轻;一边看着电影院的广告牌预告电影,预告片真是一个比一个好看,忍不住想等着新片上映以后一个一个来看;一边想着刚才取票的时候发现有4块钱手续费,看到旁边一个会员卡的一张票只要20,便宜15块,是不是要办个会员卡呢,当然一向不爱办会员卡、害怕被绑定购物习惯和被收集数据的反职业的职业病的我只是想了一下。
进了影院里,看到很多广告都是优酷的,第一反应是,作为一个和传统影院竞争激烈的平台,为什么会在电影院里面投放这么多广告?仔细一看,发现都是和影院没有关系的电视剧,而且再看战狼II的投资方有合一,想想可能有关吧。天猫的广告也看到好多,想想几大科技巨头这几年越来越喜欢在各大媒体上花费大量经费打主要产品的广告,地铁站里面的广告牌几乎被科技公司淹没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激烈的水下打斗,第一次见非常新奇。然后发现为啥屏幕都是糊的?望了望周围,发现自己忘记拿眼睛了,于是跑出去拿了个眼睛回来,刚带上就看到一个子弹正对着屏幕打过来,吓得我赶快闭上了眼睛。和湄公河行动一样,整个电影节奏紧凑,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两个小时过去的很快。电影结束以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特别舍不得这种轻松的感觉,非常少感觉到,找到有效的减压方法特别开心。看完电影,又去看了影评,发现自己疑惑的好多问题都被讨论了,本来想洋洋洒洒地讨论一些细节,想想也不太有必要了,一直不喜欢重复已经被讲清楚的观点。
电影里有一个小细节最让我深思。男主去工厂想带着中资工厂的员工逃离作战国,叫到一辆直升机来接,工厂的管家让中国员工和非洲员工分开成两队,打算只带中国员工,并且打算让管理层先走,非裔员工各种不满开始集聚但是没有爆发。有个中国员工想带着自己怀孕的非裔妻子走,被拦下。问题最后被男主和工厂的少主坚持带走所有人、直升机接妇女儿童而解决。突然想到知乎上有个关于撤侨的问题,说到有次撤侨有个意大利人是中国女婿而顺便被接走,答主和/或评论区欢呼走运。心里突然就很沉重。只救自己国家的人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决定。而别国的人呢?他们就应该承受这些吗?他们不是我们的同族吗?有生殖隔离吗?编导们把这个挑战我们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认知的问题,用这种方式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不禁沉思。
整部电影展示出来的、让人能如此思考的问题很多。非洲的战乱、瘟疫、混乱、残酷的现实被用各种鲜血淋淋的方式展示出来。和第一部非常不一样,第二部明显地出现了反思战争的思考在每个被生动地展示出来的细节里面。想想自己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安然成长,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而男主的选择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无选择,只能战斗,只有战斗才能和平,因为这才是一个有效的threaten。
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还有太多的不幸在上演。那些恐惧没有人想经历,所以更要珍惜我们的和平生活。那些在战乱和瘟疫中的不幸的人们,都还能给一点点阳光就灿烂起来,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珍惜我们的生活,而总是哀叹和不满呢?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阳光照不进的地方,珍惜我们手上的阳光,如果有能力,分给全世界没有光的角落一点点。
2017.8.13
i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