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比起《沙丘》系列的第一本来说,这一本的厚度实在是少了很多。比起后面一本《沙丘之子》,同样也是薄了很多。从篇幅上这本书的作用就不难看得出来:承上启下的作品。
在第一部的最后,保罗以高超的战斗能力与政治智慧,与帕迪沙皇帝沙达姆四世签订了城下之盟。通过联姻,正式登基为帝国的皇帝。而其他各方的实力:杰瑟里特姐妹会、宇航公会、萨卡多军团以及雇佣军势力,也被他雷霆万钧的魄力一一压制。
经过十二年的苦心经营,保罗通过对厄拉科斯星上香料的控制,加之齐扎拉教团对教义的推广,整个宇宙都已经臣服在保罗的统治之下。
在外向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的时候,很自然的,将重点就要投入到内部世界。
二
如果说第一部《沙丘》是外放的,是侵略的;这一部《沙丘救世主》则是内省的,反思的。它考虑的不再是帝国武力上的征服,不再是疆域的扩大。这在文中一开始,就以非常简练的文字所概括。在这部中,篇幅集中在了宫廷之中:如何延续一个政权。
“香料”与现实世界“石油”的关系可谓是一目了然,整个故事的背景是为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变体也毋庸置疑。所以,在这一部中,阿拉伯世界另外一个特征“宗教”,就成为了作者赫伯特思考政治问题的切入口。不过,文本中的表现与阿拉伯世界有很大的距离。
“救世主”本身就是宗教词汇,在书中他所指向的就是“保罗”。保罗本人已经成为了政教合一的领袖,但是他对于宗教的态度却非常暧昧。一方面他认同传教团的功劳,他们为着稳定新政府的土地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显然赫伯特活在其中的更具有现代化的“政教分离”思维占据了上风,保罗始终拒绝将宗教强制化。在这种进退中,本书的深度就体现了出来。如何拿捏这种统治工具,如何能够小心翼翼的使用,而不被他所异化。就成了这位“救世主”在全书中所始终思考的问题。
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同样也涉及到了政治延续问题:继承人。时至今日,阿拉伯世界并没有一套规则明晰的长子继承制度,而更早的奥斯曼帝国的即位,更是充斥着血腥与杀戮。但是,沙丘世界里面的继承制却是带有了明显的西欧色彩:父死子继。而保罗妹妹厄丽娅担任摄政女皇,也同样是基督教世界的惯例,与阿拉伯国家无涉。
赫伯特笔下的沙丘星球,只是在外壳上披上了中东世界的面纱,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正统的基督教传统思维。不过即便这样,他也通过对这两点的不同角度的论述,用一种简易”复调”,呈现了政治规则在现实中的复杂性。
三
上面说到了书中对于政治的讨论,而落实在具体的故事上,与第一部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一部的故事格局非常小,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宫廷谋杀。最后,保罗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却也再一次解决了敌对势力。如果单纯的看故事,《沙丘救世主》完全不如上一部那么爽快过瘾。毕竟上一部可以看作是“宇宙第一龙傲天”保罗的逆袭史,前期有点憋屈,可后来的一系列表现,都是爽文的套路。
这一部让故事更加简单化,目的则是像上文所说的一样,将更多的篇幅让给了对政治问题的讨论。当然,如果在复杂的故事中同样可以注入严肃的讨论,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干著作,不都是这样子么。但是对于类型小说而言,这种做法是不是得当,就值得思考了。毕竟作为类型小说,如果是大部头的话,非常容易让焦点分散,让读者望而却步。
在整个系列中,《沙丘救世主》算不得是经典的一部。它承上启下,将作品从爽快转向深刻的作品。从这点来看,却也是系列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