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及其配图均来自邱晨的微信公众号:童颜巨丧
A:
话说,你(们)乐此不疲地在感情里穿梭……
我:
谁特么乐此不……好,你想问什么?
(此文基于和公司新同事的真实对话改编而成。老同事会害怕我打人,不会这么问)
A:
我想问,你(们)乐此不疲地在感情里穿梭,到底得到了什么?
我:
得到了对人性的体察。
A:
人性黑暗有这么难了解么?
我:
不是黑暗,是复杂。
A:
那不就是黑暗吗?
我:
你看,这就是差别。
你以为那是黑暗,就会停在黑暗面前,或休克在黑暗中间。但如果你愿意去体察,你很快就会发现,再黑暗的地方,也有颜色,也有纹理,也有故事,有时间流淌的痕迹——然后你会看到复杂,会看到黑色不是一种颜色,是许许多多颜色的反复叠加。
A:
可退远一些,那还是黑暗。
我:
如果你退得足够远,足够足够远,比方说站到上帝的视角,你看每一个人都会是抽象的、相似的小圆点。这些小圆点,的确是黑色的。是的是的,包括秃子,我说的距离,不是视觉上的距离。这些小圆点,简简单单,都是一模一样的黑色。
的确,在上帝眼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如此——我们生老病死,我们相爱分离,我们为了对抗空虚而制造更多空虚,为了对抗孤独而把孤独带给更多生命,我们给虚荣披上梦想的外衣,假装我们不是被野心驱逐,被欲望牵引——如果我是上帝,我也会讪笑自己不怎么成功的造物, 我也会嘲弄这些经不起一切诱惑和试炼的动物跳不出我的设定,我也会望着这些密密麻麻、简简单单,又一模一样的小黑点,然后在某个下午,忽然就觉得无聊、无趣,失望透顶。
但我不是上帝。幸好不是。
A:
为什么?
我:
当上帝多无聊——你希望面对这样的世界吗?所有人都是密密麻麻、简简单单,又一模一样的小黑点?这些小圆点,是你的爸爸、妈妈、孩子,是你的朋友、伴侣、仇人——你希望用“不就是黑暗吗”来概括他们所有?包括你爱的和你恨的?
A:
不想,但如果一定要概括……
我:
为什么一定要概括呢?是的,人有分类和标签的本能。一件事和一个人必须被归类和描述,我们才会拥有认知上的安全感。但是,人同时也有挣脱“被归类”、“被描述”的欲望,也有探索全新类别,眺望语言疆界的雄心。
别让本能困住了你的雄心。
A:
让我们往回捣一下……所以,为什么需要体察人性呢?总不可能是为了做好产品经理吧?
我:
……为啥不可能?这可能就是理由之一。
哈,开玩笑的。好吧,人的确不“需要”体察人性。
是的,不需要。住嘴。我没有打脸。是你的逻辑有问题。你一开始问我的是,我从感情的穿梭里“得到”了什么,而不是我“为什么”要在感情里穿来梭去,再说你特么以为我想的啊?
这是结果,不是目的。体察人性是我得到的东西,而不是我穿梭于感情的目的。就好像我跟你对话,然后得到了写一篇文章的灵感,但写这破文章不是我跟你对话的目的……话说你特么问完了吗?可以滚回家去过年了吗?
A:
等等,我想问的其实是,为什么在感情里能更好的体察到人性呢?
我:
因为你爱一个人,才会有耐心和她一起去分辨组成黑暗的色彩,才会有动力打开所有感官去体验未知,才会容忍自己被无法分类和描述的复杂性浸泡。
A:
我还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问……
我:
不当。
A:
所以体察了复杂性之后呢?你又得到了什么?
我:
你果然不当问……我不知道我能从复杂性里得到什么。这也是结果,而不是我去体验复杂性的动力。
我知道,如果对结果的预期不稳定,人会缺乏行动力。但奇怪的是,我并不匮乏体察复杂性的动力。是的,我苦不堪言,但又的确乐此不疲。
我刚用上帝视角打了很多比方,但其实我不信神。不过,我有时候会感觉,似乎有比人更高的意志存在。而这个意志,出于某种目的,它需要我去体验和观察,需要透过我的眼睛去感知和理解人的复杂性。
A:
出于什么目的?
我:
这谁特么知道?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在某个下午,忽然就觉得无聊、无趣,失望透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