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年过了一半,假期过了一半。
按照很多地方的风俗,要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以后,才算是把这个“年”完全送走了,所以以前有网友呼吁春节放假应该延长至正月十五,这才是最正宗的“中国年”,不过这样的好事即便要实现恐怕也得是好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除了雷打不动的“春晚”和全国网友“齐晒年夜饭”的时候,不少人都在抱怨或感慨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确实如此,农村的春节最重要的无非是吃饭和打牌,还有些亲戚之间的互相串门;城市里嘛,人少车少,很多地方从照片上看过去基本就是一座空城。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也许是物质条件丰富了,没人再满心期待那一桌年夜饭;也许是晚会常常有,那台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晚会不再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年倒是挨了越来越多的骂);也许是很多地方出于安全和环境考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许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冲淡了节日的氛围……其实这种感觉好几年前就有了。
如今对我而言,要不是为了陪陪家人,跟他们一起聚聚,我也是完全可以不回家的。甚至看到新闻里有人迫于家里逼婚太甚,竟然在放假之前就跟单位申请主动提前回公司加班,哈哈,也是走投无路了。
貌似所有人提起记忆中最有意思的过年,都无一例外地指向小时候。我还记得那时候基本上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盼着大年三十到来,因为这意味着鞭炮、新衣服、拜年、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刚刚焐热又要被迫上缴的压岁钱……真是恨不得每个月都能过一次。后来也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让人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没多大意思,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难得的几天假期。
除了春节,今天的所有节日好像也都变了味道。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的年轻人能把所有古今中外的节日都给你过成“情人节”,除了西方的2月14,传统的七月初七(事实上三月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还有据说公历每个月的14号也都是,甚至万圣节、圣诞节、元旦节,一股脑儿都是情侣秀恩爱的大好时机,完全不顾及大量脆弱单身狗的感受。当然最高兴的是商家,只要你们买买买,哪怕一年365天天天过节也无所谓,乐得数钱。
其实人是需要“仪式感”的,或许这也正是节日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有那么一天辞旧迎新,好像生活又会清零之后重新开始一样,说到底不过是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正如每一年的元旦,其实哪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非就是地球开始了新一圈的公转,过年,也不过就是中国农历又开启了新的一轮。
何况如今回家过节早已不是单纯的回家过节,你要应付父母的逼婚、逼生,你要应付三姑六婆的从事业到家庭的八卦,你要接受被拿来与别人家孩子之间的比较,你要出于礼节默默忍受内心早已呼啸而过的一万匹草泥马……越来越多人变成“恐归族”,不是没道理的。人艰不拆,说多了都是泪。
大概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不过生日了,因为除了提醒自己青春不在,实在没有什么好纪念的。我想,今年干脆更彻底一点,所有节日都不过了,该做事做事,该休闲休闲,该聚会聚会,该陪家人陪家人,事情那么多,时间那么少,哪里有空又何必管它这节那节呢。